扁桃体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医改须大处着眼区域医疗信息化迫在眉睫 [复制链接]

1#
白淀风

新医改须大处着眼 区域医疗信息化迫在眉睫 (2)


文章摘要:


这些要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医药分开”,这是从管理角度提出的。从业务角度说,“医”和“药”是密不可分的,医药分开管理之后,给医疗信息处理和药品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这里边又有新的文章要做。譬如:“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及“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等。特别是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变革,社区卫生系统的“收支两条线”,势必给卫生经济管理和整个的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课题。“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以及“制定统一的诊疗规范”等新举措又给传统的医疗信息处理提出挑战。


贯彻新医改精神,已经讨论了多年的“电子病历”的概念需要完善。多数人原来理解的电子病历只是本医院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记录的数字化并归档,现在必须站在大医疗的角度来理解电子病历。也就是说,仅仅本医院的诊疗记录,无论你的数字化做得多好、多么完善,都只是一个人的病历,或者说是个人电子健康记录的一部分,都不可能达到病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要求,建立个人的电子病历必须放在“区域医疗协同络”上一起考虑。


社区的个人健康档案更是如此,单靠社区本身不可能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如果不与“区域医疗协同系统”相结合,它所能起的作用将很有限。


区域医疗协同系统的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之间必然发生大量的数据交换,建立多种系统接口,需要各基层机构的信息系统设计为这些数据交换和系统间接口提供方便。


需要制定新的统计指标


这次医改是革命性的,对于管理机关来说,无论是管理内容还是管理方式也都将有很大变化,由此想到,负责随时向主管者反映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工作需要尽快研究制定适应新要求的统计指标。“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


现有的医务统计指标都是反映一个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的,统计工作如果还仍然沿用这些传统指标反映情况已经远远不够了。我认为急需补充反映“意见”要求的、能够按照新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清晰反映整个地区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指标。


经济方面的统计工作对我们很有启示。反映经济运行的几个主要指标,如GDP、CPI、PPI等,主管领导几乎每天都要看,百姓也关心这些指标,我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也应该有这样类似的让主管者一目了然的指标。本人不是搞统计的,当然提不出合适的指标,只是把问题提出来做个呼吁。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新医改“意见”的贯彻执行,对医疗信息化都提出了新课题,特别是区域性的信息系统必须加紧加快建设,否则就会因信息化的滞后而制约新医改的贯彻执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