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后钱荒金融创新衍生新风险商业银行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医院

后“钱荒”金融创新衍生新风险 商业银行


摘要:对此,业内专家分析,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提高,进而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转变,这为中央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面临新型流动性风险考验6月末,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不断飙升,让市场解读出商业银行短期资金紧张的信号。然而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银行业务模式有了较大转变,银


在央行表态商业银行正确领悟了本次央行处理钱荒的方式之后,在国务院以及央行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定调之下,银行业非信贷业务的去杠杆时代来临,各家银行都不得不面对现实,开始考虑如何减少资金空转,向实体经济导流。钱荒对股份制银行整体影响较邪一些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业务结构方面存在缺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银行业加大风险管理、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的力度。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称,该行同业负债有相当一部分是为银行提供基础结算服务方面的负债,例如第三方存管资金、银银平台清算资金以及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结算服务等。兴业银行把同业业务作为与银行类金融机构之间差异化竞争的战略,这一战略不会有逆转性的改变。


商业银行不可能走回头路,只做存贷款业务明显是不现实的,综合经营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作者为世界银行行长)(:年巍)6月末,发生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一场资金市场异常波动现象,引发了市场对银行流动性的高度关注。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经济环境变动、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等表外创新在为商业银行开拓新的利润渠道的同时,也增加了银行平衡流动性风险的压力。对此,业内专家分析,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提高,进而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转变,这为中央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面临新型流动性风险考验6月末,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不断飙升,让市场解读出商业银行短期资金紧张的信号。然而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银行业务模式有了较大转变,银行风险特征也随之出现了明显变化。


银行同业业务的调整已经势在必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3论坛上的此番讲话揭示了日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波的深层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业务结构存在缺陷的矛头直指银行同业业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已达%,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事实上,在6月初发布的《2013年金融稳定报告》中,央行已经警示银行要对资产负债结构风险予以关注。此次流动性风波过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或是倒逼监管机构整治银行同业业务的契机。事实上,尚福林也透露了银监会已经开始研究有关同业业务的规范性文件。这对于同业业务发展尤为迅猛的、等影响如何也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下半年整个资产负债结构和规模还是稳定的。


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透露,该行6、7月份共计有3400多亿元的同业资产到期。对于低收益的同业资产业务到期便会退出不再做,而新的资产业务收益率也会随之提高,从而保持利差稳定。李仁杰说。这段时间货币市场紧张,市场就把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的交易理解为同业业务的全部,我认为这是有偏见的。而事实上,此次流动性风波并没有影响这一部分负债价格。对此,郑新林表示:我们对全年的盈利是有信心的。同业业务应向差异化调整目前,我国不少银行将同业业务作为管理流动性的重要工具,通过主动负债调整短期流动性。这在银行间市场发生波动时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比大银行存款充裕,以存款为基础的流动性管理,并不能简单评论孰优孰劣。这只能说是采用了适合不同银行本身的策略,但是,不能否认同业业务中存在‘另类’做法,借以表外融资等。某银行业人士表示。现在,对于钱荒影响会持续多久的争论依然存在。对不少银行来说,同业业务的调整必须开始。自1996年至今,兴业银行发展同业业务已经有近17年的时间。在经历了此次流动性风波被市场质疑后,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仍然坚持发展同业业务的战略,但他同时也表示,具体的策略会根据外部监管环境和国家*策的要求及时进行策略上的适应性调整。事实上,自年初开始特别是从4月份以来,兴业银行对业务发展策略进一步做了调整,银行管理层有意从一些资本回报比较低的同业业务中逐步退出。我们资产负债的总体期限基本匹配。


郑新林透露,针对市场资金趋紧的情况,兴业银行在策略上已经加大了调整力度。民生银行日前也透露,该行超标的非标资产有120亿元,将于今年7月20日前全部清零,下一步会对票据业务比重做适当调整,下半年的同业业务将根据*策制度安排调整原來的操作模式。在这种趋势下,近年来兴业银行在投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已经开始布局,并且现在已经初见成效。我们相信,今后我们的业务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和收入结构将更加多元。资产结构调整成为必然趋势货币信贷存量较高,社会融资规模较大,但经济回升动力却依然不足。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7月1日,央行宣布已对部分分支行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但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专款专用,资金要用于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在国务院以及央行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定调之下,各家银行都不得不面对现实,开始考虑如何减少资金空转,向实体经济导流。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李仁杰透露,兴业银行管理层于年初制定2013年经营计划时,已经形成了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总体思路。近年来,在传统业务上,兴业银行一直提倡将服务的客户群体重心下沉,重点向中孝小微和零售业务去发展;对于大型企业,主要通过直接融资、发债等工具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李仁杰说。民生银行行长助理石杰也对加大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做了表态,称下半年该行将根据*策情况,对存量立足于结构调整,同时在增量方面加大对消费端小微企业需求的投入,重点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4月19日至21日,全世界的经济*策制定者将齐聚华盛顿,出席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和过去5年一样,将有大量的讨论围绕经济危机以及恢复信心、重启增长和创造就业的策略展开。


到2010年,据世界银行估计,这个比例已下降到21%。将极度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首个千年发展目标提前5年实现。现在我们共同的是,确保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与这些有利条件相结合,将巨大的发展机遇变为现实。全世界能够在2030年终结极度贫困。


这个雄心勃勃但可行的目标应该能为我们战胜贫困的共同努力带来团结、紧迫感和能量。按期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各国保持强劲稳步增长,要求*策能够增强包容性和防止不平等增加,并确保经济增长转化为减贫成果。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府、援助机构、民间社团和私营部门在全球范围采取一致行动。当然,推进终结贫困的进程需要长年累月、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在世界银行,我们没有任何借口不在终结贫困中担当关键角色。而推进这个目标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动。


不过我们会提供帮助。我们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在终结贫困的解决方案方面分享知识,密切关注和观察实现这个目标的进展情况。虽然此次资金风暴已经平息,但也暴露出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不足。在金融改革日益深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做好流动性风险防范,解决期限错配、利润来源和风险外溢等问题,商业银行亟须探索新思路。但是,无论是从货币供应量还是金融机构备付资金来看,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充裕的,并不存在清偿能力方面的问题。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超额准备金余额达到2万亿元,而通常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就比较充足。


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是一种短期现象,不会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然而,总量上的充足并不能完全避免风险,特定时点的资金供求情况以及资金在不同机构之间的配置,也是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短期波动有多种原因,其中就包括了金融机构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不足。在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贷期限匹配不当,从而导致流动性不足或过剩。目前,银行流动性风险已经广泛涉及到理财产品兑付、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卖出回购等业务。另外,在资产配置方面,也有更多资金流向金融市场和同业。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表外业务创新及交易对手多元化,尤其加大了流动性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提高,进而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转变。曾刚表示,由于市场波动较大,银行流动性也会更加脆弱,而且考虑到金融市场参与者众多且信息传递速度较快,也更容易引发系统性动荡。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表现,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挤兑,更多地通过金融市场波动来加以暴露。事实上,此次资金异常波动的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监管态度的扭转。当道德风险过度膨胀,流动性要求让位于经营效益目标,大大绷紧了流动性风险链条,加剧了潜在金融风险。


业内专家分析,此次央行一改常规或意在响应中央决定,对商业银行扩张过猛的表外业务进行惩戒,倒逼金融机构实现去杠杆化经营,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特别是控制一些机构期限错配的风险。事实上,央行一再要求商业银行继续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实际上也是对近年来资金过度集中在虚拟经济,并没有很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现象的一种矫正。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去杠杆化是以阵痛换取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商业银行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去杠杆化时代的到来。业内专家分析,去杠杆化监管思路可以有效地对商业银行资金空转的问题加以控制。通过杠杆率的控制,将空转规模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倒逼资金向实体经济回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一直以同业业务为优势的兴业银行而言,资金异动引发对同业业务的质疑并没有改变其发展同业业务的长期战略。该行高层表示,同业业务作为该行差异化经营的一个亮点,总的发展战略不会改变,但会根据外部监管环境和国家*策的要求及时做一些策略上的调整,而且这方面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并且开始实施。在传统业务方面,多家股份制银行表露了向中小微客户倾斜的发展思路。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表示,目前形势下,该行将推进业务和客户下沉,做好中小微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消费金融和零售银行业务,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消费升级以及企业走出去,避免过度支持虚拟经济可能引发的风险,实现防止风险外溢与盈利稳定增长的有机统一。可以肯定的是,在此次异动风波过后,流动性风险管理已经日益受到监管层重视。


事实上,近年来监管层对于流动性管理的态度已经呈现日益趋严的趋势:巴塞尔III已将流动性管理提升到与资本管理并重的新高度;我国银监会也制定了《商业银行新资本管理办法》,在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监管指标以外,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两个指标。面对这次市场波动,今后监管部门极有可能加强对流动性相关指标的考核,商业银行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业内相关人士表示。


商业银行日益加快的金融创新步伐,使得一方面表外业务迅速发展,即银行通过理财、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一系列方式,将表内资产向表外转移;另一方面表内业务结构调整,负债方更多地依靠批发性资金来源(主要是同业资金)。监管规范倒逼银行去杠杆化经营在利益驱动下,商业银行资金通过表外业务创新更多地流向了证券和房地产等资本市场,这种资金空转的经营非但未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此前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激进扩张资产,主要还是相信中央银行不会坐视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风险而不管,这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道德风险。即使银行可以在短期内轻松获利,但极易引发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而导致资产质量下降,并使银行信用受损。重塑流动性风险管理事实上,在此次资金异动过后,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对于自身流动性管理进行了表态,在表露了对流动性储备充足充满信心的同时,各家银行也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对日后风险管理及业务转型进行了规划。此外,民生银行高层也在日前表示,未来该行一方面是做同业杠杆率低的新型业务;另一方面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包括私人银行业务,小微企业业务和正在推进的小区金融业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