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为啥这么招人喜欢?
除了他的高颜值和不断在线升级的演技,他还被粉丝们封为“健身励志达人”。
被万粉丝称为“现男友”的李现身材近乎完美。
八块腹肌——李现的骄傲。
傲娇的身材,自信的眼神。
魔鬼的身材,男神的气质。
·01·
但其实,李现的体重不是一直如此。
《非常静距离》节目组对李现体重的变化做了一览表。
初二时,斤的李现,人称“荆州小胖”,高中时自己都觉得“胖着喘”,狠下决心要自律减肥,在他的坚持下,40天内减重20斤,效果明显。
然而好景不长,当初“自律”的决心下的有多大,放弃自律啪啪打脸的回声就有多响。
高考后,当得知自己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就开始各种放纵,那些曾经为了“减肥”戒断的甜食、碳水化合物成了李现餐桌的必备品,熬夜、玩通宵、敞开胃吃,他分分钟被打回了原形,甚至更胖。
斤的李现重新思考回归自律的路,之后一段时间的坚持,体重一度重现标准。
李现坦言:体重回归后不久,又因一时的自我懈怠、放松,体重又迅速的飙了上去。他的体重像过山车般忽高忽低。
说好的自律,就这样分分钟被抛弃、被拉回、被抛弃
对一个有高颜值需求的演员来说,自律决定着他演艺之路的宽度和长度,可他仍然很难做到一直自律,更何况普通而又平凡的我们。
自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02·
李现曾“爆料”《亲爱的,热爱的》拍摄期间关于杨紫减肥的趣事。
杨紫很认真的告诉李现:她想要减肥。李现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带她一起做健身。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杨紫默默地坚持跟李现一起健身。
然而,到了第四天,当李现在健身房发信息给她的时候,杨紫正在美滋美味地品尝着火锅,很容易地放弃了当初自己信誓旦旦减肥的决心。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立了减肥健身的flag,坚持一段没几天,因为机械式的重复太枯燥,某天当有酒局、嗨皮的场子呼唤的时候,告诉自己就休息一天,从此以后健身场上再无身影。
年初给自己定好今年的书单,书架上摆满了为实现目标的新书,起初还能看几篇,可到了年底书皮上除了灰尘,看完的书没有几本。
知道熬夜的危害,制定了早睡早起规律作息的时间表,坚持了没几天,晚上躺在床上告诉自己就看5分钟手机,结果很快一个小时过去;早晨关闭闹钟告诉自己再睡5分钟,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从此时间表就成了挂在床头的一道风景。
为什么自律的人生有甜头可尝,却很少有人能做得到?
因为持续的自律意味着你要有所放弃。
你想学业有成,当舍友还玩游戏、谈恋爱时,你就只能埋头苦读。
你想要完美体型,维持身体健康,就不能肆无忌惮地吃垃圾食品,永远和麦当劳肯德基说拜拜。
你想事业有所成就,八小时以外,你就得付出比别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继续研究,同事朋友发起的聚会邀请,你只能说抱歉。
大多数的人,天性喜欢懒惰、拖延,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维持现状,不想逼迫自己去尝试和坚持那些“困难”的事情。
所以,能持续地实现自律的人只是极少数。
·03·
我们之所以一直对自律念念不忘,是我们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想改变未来的某种状态。
如果实现自律这么艰难,我们的人生真的只能如此吗?
不,在走向自律的这条路上,我们仍然有迹可循。
美国青年斯蒂芬盖斯曾经是个重度懒癌患者,他想改变这种状态,大目标实现不了,他开始改变小习惯。
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做1个俯卧撑、读一页的书、写一小节的文章。
两年后,他从胖子一枚变成了拥有梦想体格的帅气青年、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
他不仅摘掉了懒癌患者的帽子,还凭借健身、阅读和写作三大特长,成为了美国千万青年的偶像。
斯蒂芬盖斯将这些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主要讲述用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方法建立微习惯,逐渐达到自律的目的。
微习惯,就是把一个习惯大幅度缩减,直到小的不可思议,小到不可能失败,就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负担,所以就成了习惯养成策略的最佳方法。
比如,如果每天30分钟跑步太难,缩减成10分钟;每天读完一本书太抗拒,不妨每天只读2页;直接戒断零食有点困难,那先从每天少吃平时量的十分之一开始。
看似不起眼的微习惯,如果每天坚持,几年如一日,我们不仅能收获好习惯,还将实现自我超越。
·04·
微习惯的养成,是教我们脚踏实地去完成小目标,每天完成时,自信心会越强,成就感越大,长期坚持,新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由小目标实现大理想,斯蒂芬盖斯给出了他的建议:
1.列出微习惯清单。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做好每天的计划,一定要小,小才能坚持,可以是每天读一页的书、每天一个俯卧撑、每天3-5个单词等等。
斯蒂芬盖斯开始练俯卧撑时计划每天做30分钟,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完成。
后来,他只要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所以轻而易举地坚持下来了,当他做一个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多做几个,因为没有心理负担,最终形成了习惯。
2.微习惯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渴望。
有段时间,朋友圈里流行跑步打卡,买了运动装备之后,惧怕跑步的我加入了跑步大军,可每次跑完,我都有想死的感觉和更大恐惧感。
偶然一次在健身房参加了瑜伽的课程之后,我发现我对瑜伽更感兴趣,果断放弃了跑步,开始了我的瑜伽之旅,越学越喜欢,一直坚持到现在。
以内心的渴望为前提,微习惯更容易坚持。
3.给予微习惯回报奖励机制。
就像孩子每完成一个目标,奖励一颗他喜爱的糖果一样,成人也需要奖励机制。
达到十天、二十天、三十天阶段性目标时,给自己买一本书、看一场电影或者来场短途旅行,让自己每一步成长都有纪念意义,从而获得继续坚持的动力。
4.记录微习惯执行情况,建立反馈机制。
智能手机中各类运动打卡、读书打卡APP层出不群,有效利用手机记录每天的完成情况,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