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预防胃息肉 [复制链接]

1#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09/4324151.html

医院消化内科健康讲堂第讲

如何预防胃息肉?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医学标准术语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

通俗的说,就好比皮肤上长出的漂亮的瘊子。它个头大小不一,小的如小米粒,中的像绿豆,大的如花生米,甚至像核桃。如果长了数不清的大小不等的息肉,那就是胃息肉病,这大多是出身不好,与基因有关。

胃息肉的分型?

大体上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大类。1、腺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2cm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

?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

?息肉数目越多,癌变率越高;

?息肉的病理类型中腺瘤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

?带蒂的腺瘤样息肉癌变率较低,而广基腺瘤样息肉癌变率较高;

这个家伙是潜在的杀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终有一天会发展为腺癌。

所以,对这些息肉决不能姑息养奸,一经发现,格杀勿论,并要定期复查,只要他一露头,就切,犹如剿匪,务必斩草除根。

2、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增生性息肉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是否HP感染一定程度上影响息肉恶变。1%-20%存在灶性异型增生,且当直径>1cm和有蒂时候风险会增加。

这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必担心。

3、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肿,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

前者可能和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异型增生灶发生率<1%,所以一般认为基本不会癌变。

(但近年来的报道显示,有个别癌变病例。)

后者大约25-41%会发生不典型增生,两者在内镜下难以区别。

4、其他类型的息肉

①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

②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

③家族性息肉病:胃部的多发于胃窦,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多为恶性。

胃息肉不一定有症状

其实很多人长了息肉根本不知道,因为大多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偶然胃镜检查时发现。

有的可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慢性腹泻等症状。

如果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可以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于幽门或息肉样胃窦黏膜滑入十二指肠,则可以出现幽门梗阻症状。

为什么会长息肉?

尽管息肉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

1、遗传:

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根除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

3、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

4、抑酸药:

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5、吸烟:

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使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

6、饮酒:

可损伤胃黏膜,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

7、某些食物:

有人认为较多肉类(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

8、年龄性别:

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

如何预防胃息肉?

实际上,几乎不可能%预防,因为息肉的发生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我们做到的就是尽量减少其发生率:

具体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

2.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长期刺激因素;

3.避免滥用胃药,特别是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来源:胃肠病

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

高春燕

主任医师

工会主席

消化内科副主任

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保健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消化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交大二附院进修;临床工作23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国家级课题1项,获得省级专利1项。

专业擅长: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及其他食管、胃、肠、肝、胰腺等多发病、疑难疾病的诊治;胃、单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腺瘤、早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平滑肌瘤等肿物切除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空肠营养管内镜下放置术、EMR术、ESD术、胃柿石碎石术、内镜下止血术、尼龙绳联合EMR巨大良性肿瘤切除术、Barrett食管氩气刀治疗术等内镜诊疗技术。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