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内膜腺体、基质和血管的局部过度增生所致,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形成内膜息肉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肥胖以及服用三苯氧胺等。
经阴道超声(TVUS)是无创评估子宫内膜的首选方法,可用于功能性月经失调或不孕症患者(图1A)。检查中,使用CDFI或PDI发现息肉的供养血管可提高诊断性能(图1B)。另外,使用生理盐水的宫腔声学造影(SIS)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能发现更小的内膜息肉(图2)。
宫腔镜诊断内膜息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图3),但依赖于对每个内膜息肉的大小、数量和特征的主观评估。宫腔镜引导活检是最使用且可靠的确诊方法,但为侵入性操作检查。
10多年前曾有研究建议,诊断宫内病变如内膜息肉时TVUS均应联合SIS检查。然而随着超声仪器的技术进步,当TVUS高度怀疑内膜息肉时,是否还需要再行SIS呢?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的Fadl等人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发表在年第4期的UltrasoundQ杂志上(原始文献PMID:)。
图1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图A为子宫纵切面二维图像,显示宫腔内膜高回声病变,导致正常内膜回声中断(箭头示);图B为子宫纵切面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病变的一支供养血管(箭头示)
图2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声学造影。子宫纵切面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宫腔内充满生理盐水(三角箭头),内可见一有蒂的内膜病变(白色长箭头),其前方附着点处可见供养血管(黑箭头)
图3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显示为内膜的局限增生(箭头)
研究纳入了例因功能性月经失调或不孕症而同时接受过TVUS和SIS检查的患者,其中58例进行了宫腔镜检查,54例经宫腔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有确切的有无息肉的诊断结果。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典型特征包括:(1)宫腔内边界清晰的高回声团块;(2)团块源自子宫内膜,后者内或可见小囊肿,并具有内膜-肌层界面(EMI);(3)高回声团块在CDFI或PDI上可见「茎样」的供养血管血流。
由2位独立阅片者在不知SIS或宫腔镜结果时对超声图像进行判定。若子宫内膜厚度正常,无任何不均匀或不规则区,则评为0级;若存在部分而非全部的息肉特征,或内膜被肌瘤或粘连挤压扭曲而无法准确诊断息肉时,则评为I级;若具有全部的息肉超声特征,可明确诊断者,则评为II级。
SIS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进行,常规TVUS检查并三维重建。正常子宫内膜表现为光滑纤薄、边界清晰的线样回声,外缘与充满生理盐水的宫腔相连。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同前。SIS后1个月内行宫腔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研究发现,2名阅片者对于常规TVUS图像的判断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例常规TVUS评为0级、I级和II级的病例中,SIS检测到息肉的比例分别为12.7%、5.7%和71.0%。在54例具有明确诊断结果的病例中,0级、I级和II级明确存在息肉的比例分别为20.9%、71.4%和65.2%(图4~图7)。
图4TVUS明确认为存在息肉(Ⅱ级)的病例。图A为常规TVUS图像,显示内膜息肉及其供养血管(箭头);图B为SIS图像,显示边界清晰的单发宫腔前壁息肉(箭头)。最终经宫腔镜和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
图5常规TVUS不能明确有无息肉(I级)的病例。图A为常规TVUS图像,显示子宫内膜增厚(白色箭头),内见囊性变(黑色箭头),无法明确有无息肉;图B为SIS图像,显示子宫内膜增生和边界清晰的息肉。最终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
图6TVUS明确不存在息肉(0级)的病例。图A为常规TVUS纵切面和横切面图像,均显示正常子宫内膜;图B为SIS图像,显示基底部较宽的无蒂子宫内膜息肉;图C为SIS冠状面三维图像,显示位于宫腔左侧壁的无蒂内膜息肉。最终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
图7常规TVUS和SIS均明确诊断为息肉(II级)的假阳性病例。图A为常规TVUS图像,显示子宫内膜增厚,内可见高回声结构(箭头),局部内膜线中断;图B为常规TVUSCDFI显示息肉「茎样」的供养血管(箭头);图C为SIS图像,显示2个位于前壁的边界清晰的宽基底型内膜息肉。然而,最终诊断为息肉状子宫内膜增生
研究统计发现,以宫腔镜和病理结果为最终标准,若以I级和II级为存在息肉、0级为无息肉,则TVUS和SIS的诊断敏感性相似,而TVUS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低于SIS。若以II级为存在息肉、0级和I级为无息肉,两者的特异性相似,而TVUS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低于SIS。
作者指出,本研究发现,即使在TVUS对息肉诊断信心较高的情况下,其阳性预测值也只有65.2%,明显低于SIS的88.5%。这表明,即使TVUS有信心诊断内膜息肉,也应在进行宫腔镜操作之前先行SIS检查,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题图来源/assetsdeliv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