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子宫内膜息肉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共同学习一些临床妇科大家的中医认识思路与方法,这两天找一些妇科常见术语做学习内容。选自《田淑霄中医妇科五十六年求索录》。

子宫内膜息肉,

是由周围组织表面向外突出或偏离的一团组织块。

息肉多呈球形或圆柱结构,可以带蒂,或不带蒂。可单发或多发。可以生在任何年龄。有的可以生恶变,如实性息肉中,有的可发生孤立的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肉瘤。良性的子宫内膜息肉多发生在29~59岁之间。

临床表现:月经过多、经前或经间期出血。大息肉梗死可引起绝经后阴道大出血,或伴腹痛。

诊断:用B超检查,或宫腔镜或生理盐水子宫造影术均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是腹内有形之物,属中医的癥积范畴,是由瘀血、痰湿互结,停聚于子宫内而成。

治当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软坚散结。

方多用桂枝茯苓丸加味。

附病例

例一:癥积(子宫内膜息肉)

冯某,女,32岁,已婚。

年3月27日初诊:

2月10日普查身体,发现子宫内膜息肉,于2月18日宫腔镜下切除息肉,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腺体呈增生状。3月23日又做B超检查,所见:子宫前位,大小约4.6cm×4.6cm×3.8cm,宫颈长径2.6cm,子宫轮廓清,边缘整,内膜厚0.78cm,子宫壁回声均匀,宫腔底部探及强回声团,0.6cm×0.4cm。左卵巢大小3.1cm×1.9cm,右卵巢大小2.6cm×1.4cm,子宫直径窝未见液性暗区。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诊断意见:宫腔回声团(子宫内膜息肉)。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滑。

证属癥积。

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

桂枝10g茯苓12g丹皮15g

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

夏枯草15g生牡蛎30g(先煎)

大贝母10g鳖甲15g(先煎)

玄参10g昆布20g紫贝齿30g(先煎)

麻*10g熟地10g海藻15g

甘草6g

20剂

4月18日二诊:

月经过期未来(末次月经3月10日),小腹不适,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经血量少,似有似无,3天净。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滑数。

当归尾15g川牛膝15g赤白芍各10g

益母草15g川芎10g生地10g

桃红各10g地鳖虫10g卷柏15g

香附12g昆布20g鳖甲15g(先煎)

夏枯草15g生牡蛎30g(先煎)

海藻15g泽兰15g甘草6g

14剂

5月2日三诊:

4月30日月经来潮,血量正常,色红,有血块,今日已净。经期第一天腹痛,血净后腰痛。舌正常,苔薄白,脉滑。4月27日又做B超检查,显示:子宫前位,大小5.0cm×4.4cm×4.2cm;宫颈长2.9cm,子宫轮廓清,边缘整。内膜厚0.84cm,子宫壁回声均匀。右卵巢大小2.8cm×2.0cm,左卵巢大小2.8cm×1.8cm。子宫直肠窝未见液性暗区。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诊断意见:子宫正常。子宫内膜息肉已愈,予以调经治疗。

例二:

癥瘕(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

赵某,女,29岁,已婚。

年6月4日初诊:

年11月7日,医院检查出1.9cm×0.7cm大的子宫内膜息肉。年12月1日在宫腔镜下见右壁有息肉样组织,取出送病理检查,提示:增殖期宫内膜,部分息肉样生长。年5月5日,又做B超检查,子宫后位,大小约5.2cm×5.4cm×4.1cm,子宫内膜厚1.2cm,宫腔内可见1.4cm×1.5cm强回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年5月5日,又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0.12cm,肌壁欠均匀,宫腔内可见1.5cm×0.6cm强回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舌正常,苔薄白,脉弦细,尺无力。

证为癥积。

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桂枝10g茯苓10g丹皮15g

桃红各10g夏枯草15g

生牡蛎30g(先煎)紫贝齿30g(先煎)

昆布20g玄参10g鳖甲15g(先煎)

海藻15g三棱10g莪术10g

年8月27日复诊:

上方连服两月,已无明显症状。医院检查,B超显示:子宫后位,大小约5.3cm×5.4cm×4.2cm,子宫回声均匀,外形平滑,子宫内膜厚1.1cm。左侧卵巢3.0cm×2.0cm,右侧卵巢2.4cm×1.9cm,诊断:子宫正常。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腺肌症均已治愈。

按:

例一与例二均患有子宫内膜息肉,其息肉也是腹腔中有形之物,固定不移,故属中医的癥积范畴。

《妇科玉尺》说:“要之妇人积聚之病,虽属多端,而究其实,皆血之所为。”

《景岳全书?妇人规?癥》云:“瘀血留滞作癥,惟妇人有之。”

赵献可说:“痰阻滞胞络易与血合,而致痰血互结。”

瘀血与痰湿互结,停积于胞中,是该癥(子宫内膜息肉)产生的主要原因,故治用桂枝茯苓丸加味,以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软坚散结,消癥积。

例一B超显示:直肠窝有液性暗区,是盆腔有积液,方中加茯苓、益母草、泽兰利水祛湿,除盆腔积液。复诊时,发现月经过期未至,故重用活血之品,以活血通经,经治月经来潮。

例二除患子宫内膜息肉外,尚兼有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的特点是子宫肌壁回声不均匀,其病因是瘀血痰湿互结,停聚于子宫肌壁,所以治法与子宫内膜息肉相同。方中运用了两个对药:

一是麻*配熟地:

麻*辛温,辛散温通,能温通阳气,散寒凝,调血脉,使气机通畅,故能活血祛瘀血、消痰散结,治癥瘕积聚。

《神农本草经》云麻*“破癥坚积聚”。

熟地:甘温,能滋补阴血,为补血上剂。

《珍珠囊》及《本草纲目》均说其能“通血脉”。

《本草新编》说:“能消痰……且善行气。”二药相伍,功能散寒凝,温通血脉,补血活血,祛痰散结,破癥坚积聚。麻*得熟地,无伤阳耗血之弊,且制约麻*发散之力;熟地得麻*,补血养阴无滋腻之虞。

二是海藻伍甘草:

海藻苦咸,能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神农本草经》曰:“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呜,下十二水肿。”

甘草:甘平,功能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有国老之称。二药合用,能扶助正气,软坚散结,利水消痰,破癥坚,消瘿瘤。甘草配海藻,使海藻散结不伤正气;海藻合甘草,软坚散结、消痰之力倍增。二药合用,是一对反药,属配伍禁忌,

《儒门事亲》有十八反歌诀,如:“藻戟芫遂俱战草”,但前人多有用之。如《外科正宗》卷二中有“海藻玉壶汤”、《证治准绳?疡医》中有“昆布散”、《疡医大全》卷十八中有“内消瘰疬丸”等,方中均是海藻与甘草同用。我临床多用之,未见*副作用,而效果比单用海藻更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