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口服液出自清代郑梅涧的《重楼玉匙》,其方由生地,麦冬,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炒白芍,甘草等组成,具有滋阴养肺,消肿利咽,疏散表邪的功效。该药大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菌,解*,抗炎,镇静,祛痰,止咳,解热等作用,还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白喉,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疾。
为“白喉”而生的救命方
白喉是我国公布的乙类传染病。在清代,曾经爆发数次白喉病,而首次记录在册的病例是新安郑氏喉科。当时白喉流行的时间是年以后,也首次有记录表明白喉有传染性,首次记载白喉的病症,易感人群和疾病预防措施:“就是自二十年来,患此的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白喉证属于肺肾阴虚,复感疫*,热*熏蒸。症见喉间有腐烂的白色斑点,且不易拭去。同时,伴随着咽喉的肿痛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重楼玉匙》指出,养阴清肺方对应的病因为“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的,或燥气流行”。本质不足就属于虚,燥气流行就属于燥,所以养阴清肺汤对应的病机应该是虚,燥,既然发于肺肾,治法上就应该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方用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组方比较简单,只有8味药材。其中以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清虚火而解*,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化痰,白芍敛阴泄热,佐以薄荷散邪利咽,甘草和药解*。全方滋养肺肾,消肿利咽,微散表邪,对于肺肾阴虚外感疫*而患白喉的确有良效。
养肺润燥的首选
我们平时说的燥,通常有燥气和燥邪的分。中医认为秋季是燥气当令,而燥气过盛则会变成燥邪。燥邪的临床表现有目赤,口鼻干燥;唇焦,此时往往属于脾胃实热,或是秋燥,热病伤津后的内燥证;干咳,胁痛等。其偏热的为温燥,偏寒的为凉燥。治疗燥的原则是养阴润燥,立秋后,随着夏季暑湿之气的散去,而燥气来临。此时人们容易出现与干燥有关的不适症状。这个时候的人们,往往最易感到口,鼻,唇,烟都干燥,口渴老是想喝水。这就伤肺耗津了。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丝以及小便短赤而大便干燥等不适,这些都是燥伤津液的表现。
肺属于娇脏,喜润恶燥,所以秋季干就燥气候影响最大是肺系。肺脏受燥邪所以干咳少痰;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受到影响因而出现大便干燥等症状。养阴清肺汤具有滋阴润燥,养阴清肺的功效,适用于脏腑津液不足的内燥证。
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道理,养阴清肺汤良好的滋阴润燥作用,用于治疗秋燥,能够很好的缓解口,鼻,咽的干燥症状,特别适合干咳无痰日久难愈的患者。
治疗嗓子嘶哑
人们现在居住在嘈杂的都市中,朋友聚会都会选择热闹的地方,只是往往会突然间嗓子哑了,难以发声,给生活带来非常多困扰。其实慢性声嘶往往是喉部的慢性炎症,检查时常常伴有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粘膜下出血等病症,以声音嘶哑为主,中医中称其为“慢喉音”,“喉”,“失音”,“声嘶”等。
中医理论认为“肺为音所自出,而肾为的根,以肺通会厌,而肾脉挟舌本也”(《灵枢·忧恚无言篇》),就是说声音的产生,有赖于肺肾二脏功能协调。现代人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等到气滞痰凝血瘀的时候,则“声窍受阻,滞音不能够出而为暗”。这个时候再想说话,才发现自己已经说不出来了。
所以此时就用养阴清肺汤来养阴清肺,生津润燥,以补不足的阴津,力挫上炎的虚火。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声嘶是喉黏膜的细菌或病*感染引发的慢性炎症。机体因为其免疫功能低下,我们平时的用喉不当或者不良物体刺激,导致了喉黏膜出现水肿,充血和渗出,慢慢的,由于我们不懂保养,喉黏膜组织会逐渐地增生,肥厚或萎缩。
而养阴药如生地,麦冬,玄参,沙参等,都含有生物活性的多糖体,能够调整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养阴清热药又具有较强杀菌抑菌作用;活血化瘀药比如红花,丹参,丹皮,芍药等,既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又可以促进局部循环,加快局部代谢,促使炎症部位水肿吸收,炎消痛止。
治疗慢性咽炎
急慢性咽喉炎在中医里面叫“喉痹”,多是因为肺脾长期的虚导致阴液不足或久病不愈,阴液亏耗,虚火上炎,肺失宣降,熏蒸于咽喉所致。
中医说的“慢喉痹”也就是慢性咽炎,其病机多是外感风热燥邪,或是肺胃久积的郁热难以排解,阴液亏虚,虚火上炎,熏灼咽喉,津枯血瘀,其表现有火,燥,瘀的特点,所以治疗的时候,应当清热滋阴润燥,活血化瘀通络。
慢性咽炎都是由急性的咽炎转变而来,诱因有理化刺激,口鼻炎症引起的张口呼吸,另外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贫血,消化不良等也有引发此病的倾向。治疗主要是祛除诱因为主,无特效药可治。
慢性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病变,痰浊经咽排出;吸烟及不洁的气体,均经咽部并产生刺激。另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过多的或错误的发音,使调节咽部的肌肉长期受损,所以肺阴不足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如何有效治疗
养阴清肺口服液
养阴润肺,清热利咽。
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口服,一次1支(10毫升),一日2~3次。
免责声明:分享是一种美德,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