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辉马晓*
医院
什么是声带息肉,哪些人应该注意?
声带息肉是一种发病部位位于声带固有层浅层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年龄在31~60岁,发病率最高年龄为41~50岁。该病具有慢性进行性发展、病程长及易复发等特点
针对声带息肉患者,临床常采用适当声带休息、纠正不良发声习惯、理疗、雾化吸入、抑制胃酸分泌及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声带息肉手术切除术为普通支撑喉镜手术和支撑喉镜显微手术。
经临床研究表明,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支撑喉镜显微手术已发展为声带息肉患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选择年12月至年12月某院接收并诊治的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例声带息肉患者按照信封法分为普通组(60例)和显微组(61例)。
双侧息肉广基息肉普通组35例25例显微组36例25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普通组患者给予普通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行全身气管插管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
经气管插管方向置入支撑喉镜至喉腔位置为止,使声带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中,肉眼观察声带息肉情况,并将其切除,常规止血,退出支撑喉镜。
显微组患者给予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行全身气管插管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
经气管插管方向置入支撑喉镜到喉腔位置为止并进行固定,使声带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中,在蔡司耳鼻喉科手术显微镜的协助下,
明确声带息肉的位置、大小等基本情况,显微镜下,使用息肉钳牵拉住息肉,并采用喉剪全部切除病变组织,修平声带边缘,常规压迫止血,切除完毕后,退出支撑喉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嗓音功能指标,包括声门标准化噪声能量(NNE)、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微扰(Jitter)。
实验结果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NE、Shimmer、Jitter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NE、Shimmer、Jitt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NE均升高,Shim—mer、Jitter均降低,且显微组NNE高于普通组,Shimmer、Jitter低于普通组(P0.05)。见表1。
0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显微组双侧息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普通组的60.00%,
显微组广基息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普通组的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0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显微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92%,低于普通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实验小结
目前,声带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声带息肉发病机制与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上呼吸道感、接触刺激性致病因子(高温作业、粉尘作业、化学工业等)、内分泌紊乱、某些全身疾病(心、肾疾病、糖尿病、风湿病等)、变态反应、喉咽反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患者常伴随声嘶、发音延迟、音色改变、音域变窄、发声受限、声音不稳定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嗓音功能严重下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声带息肉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其目的是控制喉咽反流造成咽喉黏膜的慢性炎症,促进嗓音功能的恢复,防止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相比于普通支撑喉镜手术,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更理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嗓音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可作为声带息肉患者的第一手术方案。
END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