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肿瘤性息肉的检出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这和人们对肿瘤疾病的重视和消化内科各项新技术的开展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及时切除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病变,推动内镜切除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患者在避免外科手术的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切实减少癌症发病率、提高患者体验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一直是我院内镜诊疗团队的服务理念与宗旨。
3月31日下午,内镜诊疗团队在泉州一院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首例内镜下结肠多发息肉切除术。
患者,男,*××,67岁,近日到我院行胃肠镜检查发现肠道多发息肉,取组织病理活检提示:管状腺瘤伴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消化道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如不治疗,会逐渐生长,并可能发生癌变、溃疡、出血等并发症。该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采取传统开刀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慢,费用高等。该患者在根据消化道息肉活检结果进行评估之后,决定以内镜的方式切除息肉。在上级专家指导下,与麻醉科全程配合,行无痛内镜下息肉切除术(EMR+电灼术+钛夹钳夹术),术程顺利,成功切除了患者的消化道息肉,术后患者无任何不适,体验感良好,已顺利出院。该例手术的成功施行,标志着我院的内镜诊疗开启了新的篇章!
经内镜高频电切微创治疗可达与开刀手术同等疗效,内镜下切除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简单、方便、损伤小、恢复快,尤其适合年纪大无法耐受开刀手术者。目前我院已开展常规胃肠镜检查、病理活检、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无痛胃肠镜检查。
①发现息肉
②息肉切除后钛夹夹闭创面
(使用电凝电切术)
什么是胃肠息肉?有什么危害?
胃肠道息肉就是在胃肠道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
胃肠道息肉按其所在病变部位可分为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息肉、结直肠息肉,以结直肠为主要发病部位。
胃肠息肉的危害:
胃肠息肉可引起消化道梗阻等并发症;
严重的部分息肉具有恶变倾向,可形成肿瘤,部分息肉为癌前病变。
息肉组织学可分为4类:肿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腺瘤型息肉又分有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这些腺瘤性息肉最易发生癌变。据研究,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约为5%-40%,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息肉越大,癌变的机会也越大。
怎么治疗胃肠息肉?
一般不需要开刀,胃肠镜下即可完成。
常用方案有以下几种:
对于直径小于0.5cm,在行胃肠镜检查时,医生会直接用活检钳钳取,可达到治愈效果。见下图:
高频电凝电切术
为内镜治疗息肉中重要又常见的一种。这种方法利用高频电流将接触到圈套组织产生高热而被烧灼切断,完整快速地切除息肉并彻底止血。此方法不仅操作简便,病人无痛苦,费用低廉,并发症较少,而且能获得整个息肉的病理检查结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MR)
即在内镜下将病变黏膜剥离,并用高频电流完整切除。
A发现息肉;B从病变对侧端开始黏膜下注射;C圈套电切病变;D切除病变创面
热活检钳电凝钳除术
1.发现息肉;2.热活检钳夹住息肉;3.钳除息肉
息肉切除后要注意什么?
息肉切除术后需休息3天,一般情况卧床,可下床大小便,每天散步2-3小时,需要强调的是卧床休息,但不代表24小时不下床,长时间卧床可导致静脉血栓并发症。3天后可恢复日常活动。1个月内不能进行负重工作及剧烈运动,避免伤口撕裂、钛夹脱落导致大出血。注意,息肉切除后有可能再复发,需定期复查胃肠镜。
无痛胃镜的那些事儿!
有些患者可能认为无痛消化内镜的麻醉有危害,存在误解。无痛内镜检查的麻醉方式是药物注射麻醉,刺激不强,使用的药量少,检查结束后会被迅速唤醒,对于病人体验是小睡一觉,短效麻醉药的副作用比半杯白酒的副作用还小。
END
来源:洪濑中心卫生院
洪濑论坛视频号
“在洪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