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扁桃体,即“腺样体”。位于咽穹后部,常扩展到咽后壁上缘。其构造类似腭扁桃体,但浅层呈皱襞样,也有陷窝,然而分支较少。咽扁桃体表面被覆一层上皮,此上皮随年龄变化而有不同。
在胚胎时期,咽扁桃体的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青年期依然为此种上皮,但杂有许多杯状细胞。到成年期以后,在该处的上皮又夹杂一些散在的复层扁平上皮。
咽扁桃体在胚胎第4个月时发生,到6~7周岁时开始萎缩,约到10周岁以后则完全退化。有时在婴儿可出现异常增大现象,叫增殖腺。
儿童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在治疗上,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切除。
临床表现:
a鼻阻、鼻溢、张口呼吸、打鼾等鼻腔通气阻塞的症状;
b局部并发症,如中耳炎、副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c全身表现,食欲减退、消瘦、学习成绩一般等;
腺样体位置隐蔽,那该如何做什么检查才能判断呢?
鼻窥镜检查(只适用于年龄偏大,内窥镜在鼻腔通过率好且基本能配合的检查者),在后鼻孔后方可见到分叶状,肥大的腺样体全部或大部阻塞两侧后鼻孔,或腺样体部分进入后鼻道;
X光侧位片,可见鼻咽部后壁有占位性病变影明显向前凸起;
CT片可见鼻咽部后壁腺样体明显肥大、隆起于鼻中隔后端。
腺样体肥大,首先要看此症状是否对患者有影响,如果影响不大是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
腺样体肥大多发生于2到6岁儿童,也可能会引发其它耳鼻喉疾病的症状。比如,鼻塞、流鼻涕,耳鸣、咳嗽、睡眠打呼,严重时可导致腺样体面容。
对于症状较为明显者,可以选择药物进行治疗,要是此种治疗方法无效,则应该尽早行进行手术。腺样体肥大会引起什么腺样体的肥大可以堵塞咽口,鼻后孔,因为它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上皮组织。
一般这种情况,会引起患者呼吸暂停,打鼾,张口呼吸,严重的会堵塞咽鼓管,也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就容易引起鼻窦炎。
腺样体肥大该怎么办
1、注意观察,要是腺样体肥大没有什么特别症状,那么就不用治疗。这是因为人在发育中,腺样体会得到刺激进而增大,但到了八岁以后慢慢的萎缩,所以没有症状不用管它。但是,长期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睡觉张嘴喘气,憋气导致鼻窦炎,则需要考虑手术切除。
2、手术治疗,可以采取腺样体刮除术,也可以采取大块的切除,手术的时候需要全麻,这时候就需要住院,其实手术的主要就是在于鼻内窥镜下行等离子的腺样体消融。
3、其他方法,如刮除方法,目前最主要的就是等离子的消融,也就是微创方法,手术效果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