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普防病专栏五新冠疫情下胃肠息肉防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49431.html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经常有患者在做胃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胃息肉、肠息肉。那么胃、肠息肉是什么呢?它和肿瘤有什么关系?怎么治疗和预防呢?今天我们论坛平台邀请了国内知名消化科专家:

缪林(MiaoLin)中国南京

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

南京医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指导老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全国常委

中华消化内镜分会老年协作组副组长、ERCP学组顾问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ERCP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卫计委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

江苏省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消化内镜分会清洗消*学组组长

江苏省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副组长

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工程

“六大人才高峰”重点人才

德国Dr.Horst.SchmidtKliniken医院访问学者

完成各类内镜治疗余例,ERCP治疗余例(截止年)

获中华医学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奖7项

推出科普防病专栏(五):新冠疫情下胃肠息肉防治!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

?胃底腺息肉(FGPs):最常见,成人检出率0.8%-23%,儿童约0.25%

l1)散发型FGPs§多见于胃底、胃体,无蒂(山田I、II型),表面与正常胃黏膜难以区分§一般5mm§多见于中年女性§国际上有散发型FGPs癌变的个案报道,但目前指南不推荐散发型进行内镜干预

?增生性息肉(HPs):第二常见类型l内镜下表现:直径一般小于2cm,常见于胃窦,表面表现为糜烂、溃疡、出血l主要与Hp感染相关性胃炎、恶性贫血、反应性或化学性胃炎相关lHPs本身恶性程度很低,但息肉有蒂且直径1-2cm增加恶变风险

增生异型增生腺癌

lHPs会增加胃同时性癌的风险l因Hp感染引起的HPs,80%会因为Hp的清除而自动消退,优于内镜切除

?腺瘤性息肉l常见于胃癌高发的东方地区,在西方国家占胃息肉的6%-10%l内镜表现:单发,常见于胃窦,平坦或广基l萎缩与肠化参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l平坦/无蒂/直径大于2cm/病理为绒毛状腺瘤恶变率高l腺瘤性息肉均应早期内镜下切除

胃息肉临床症状:

多数胃息肉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消化系统相关的症状,诸如按压腹部时出现疼痛,出现恶心、腹胀、食欲下降、消化道出血等症状,长期慢性失血还可导致贫血。

随着胃部息肉的扩大,生长在不同位置的息肉可出现较特殊的临床表现,发生在胃幽门部的较大息肉可导致幽门梗阻,表现为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发生在胃贲门部的息肉可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

边缘白色或者褪色,表面光滑,DL(+),MS/MV规则

三种息肉比较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肠息肉的检出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中占第三位?肠息肉肠镜检查的漏诊率不低(6%-29%),相关因素:

l息肉的大小:直径大于或等于1cm的为2.1%,5-10mm的为13%,1-5mm的为26%

l患者因素:肠道准备不佳,配合不良

l退镜时间:年ASGE要求6-10min。延长退镜时间可明显增加病变检出率(1.8倍)

l其他:医生经验、皱襞深大、息肉的形态和位置

肠息肉临床症状:

肠息肉患者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是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如肠套叠)时或在肠镜检查、手术中才被发现。

小肠息肉的症状常不明显,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

大肠息肉同样多无症状,少数有腹部不适、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鲜血便,而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或严重腹泻。

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

?活检钳钳除术:5mm

?APC:5mm

?热活检钳电凝钳除术:5mm

?圈套器高频电切术:有蒂息肉

?EMR:20mm的无蒂息肉

?ESD:20mm,黏膜下纤维化,早期肠癌(SMum)

术后随访:

?低危腺瘤、低度异型增生:息肉切除术后5-10年首次随访。

?高危腺瘤:如果确定息肉完全切除且整块切除,息肉切除术后的第3年进行随访,如果随访结果如上,则随访时间可延迟至5年。

l在1次检查中发现10个以上腺瘤的患者,随访间隔应在3年以内,并考虑是否有潜在家族息肉病的可能。l接受分片切除的无蒂息肉的患者应该在随后的2-6个月进行随访。

?胃息肉、肠息肉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息肉可以由小变大,部分息肉可能恶变。

?按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共识意见和新冠肺炎防治要求,在当前形势下,绝大多数患者不必急于处理,待疫情过后,择期内镜处理。

?对于极少数息肉已癌变患者,可以选择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但必须行肺部CT和口腔咽拭子核酸检测,充分排除新冠肺炎,方可进行下一步治疗。

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

南京医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指导老师缪林教授友情提醒:

胃肠息肉患者平常注意事项:

1.一般人,有胃肠息肉或胃肠癌家族史、年龄40岁以上的,建议做一次胃镜、肠镜体检;

2.胃肠息肉患者,平时饮食无特别要求,建议通过胃镜、肠镜及时切除息肉;

3.根据息肉多少、病理类型决定胃肠镜随访时间。一般胃息肉切除后1年、肠息肉后2-3年左右可以复查内镜;如果多发息肉、绒毛状腺瘤型息肉、息肉伴有中度以上异形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缩短内镜随访时间,以防漏诊息肉癌变或原部位息肉因切除不尽而复发。

4.有家族性息肉病患者、有多发绒毛状腺瘤型息肉患者,应嘱其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检查胃镜肠镜,因为该类疾病有遗传易感性,可能该类亲属也有该类疾病,但未必有临床症状。

陈守国,主任医师,医院血液消化科主任。市医学会消化内科分会委员,盐城市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盐城市医学会第14届内科学分会委员。在南京、医院进修学习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临床一线工作近30年,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工作作风严谨。能熟练开展内镜下常见疾病的治疗:探条扩张、取异物、EMR、ESD等,胃肠镜技术娴熟,对肝胆胃肠等常见病、疑难病有一定的治疗经验。

医院血液消化科陈守国主任友情提醒:

1.胃肠息肉患者的日常饮食应以温和、易消化为原则,少食多餐(每顿饭少吃些,多吃几顿),多吃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食物,如瘦肉、蛋、鱼类、牛奶、水果蔬菜等。忌辛辣高盐等刺激性食物,如生姜、蒜等。戒烟戒酒。

2.适当运动,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不论是处于手术治疗后还是观察随访期间,均需重视病情的监测,定期复查内镜,以预防胃息肉的复发和癌变。一旦出现息肉相关的症状(腹痛、恶心、呕吐)或发现癌变倾向,应立即评估病情,选择来我院消化科咨询检查,我科正常预约开展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术、探条扩张、取异物、EMR、ESD等。

本期科普防病专栏由南京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和医院血液消化科供稿。

本期编辑:戴立校

校对:袁兆敏

审核:严良

喜欢就分享,感动就转发,编辑写作不容易!人间处处有真情!好人一生平安!

精彩推荐

阜宁乡医论坛专家风采(一)心脏外科大咖李庆国院长。

泪目:回眸阜宁逆行英雄出征花絮!

直击现场:阜宁首批逆行英雄出征援鄂!

基层一线抗击疫情:守门人在行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