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pf.39.net/bdfyy/xwdt/肠道是一个不拉肚子就不会被想起的器官,就算拉肚子了,想到的是胃的问题而不是肠道的问题。它低调到连常规体检都没有将它纳入其中。
相比肺、肝、乳腺等,肠道显得格外不起眼,或许正应了那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肠道健康一直是被众人忽略的问题,不少人觉得肠道“不就排个便吗”有什么好“矫情”的?
然而,就是这“排个便”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则夺命无数。
被忽视的肠道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结肠癌的极度高危因素,绝大部分的结直肠息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演变成结直肠癌,这个时间大概需要5到15年。
一般情况下,结直肠息肉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少数不明显的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贫血、消瘦、乏力、低热、腹痛或者腹部不适、肠梗阻相关症状等也使人难以将之与肠道息肉关联起来。
因为肠道息肉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如果不通过肠镜,几乎不可能发现肠道息肉的存在。通过肠镜,能够观察到肠息肉的形态、颜色等,从外观便能有效的判断息肉的性质。
因此,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史、大便潜血阳性(需行2次,间隔1周,任意1次检查阳性)、排便习惯改变、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等高危人群要定期做肠镜检查;而普通人在40岁前建议做一次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及时切掉,能够避免肠癌形成。
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是恶性的,但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特别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其风险值非常高;而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癌变的风险值较低,患者不必过分惊恐。
一旦发现息肉,要遵循医嘱及时切除,阻断其癌变的进程。
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
从体察到确诊再决定治疗方案是个复杂的过程,其间包含了:初期诊断、标本取材与病理评估、外科治疗、内科治疗、结直肠癌放射治疗、肝转移的治疗、肺转移的治疗、腹膜转移的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的治疗、肠造口康复治疗,直到最后患者达到临床治愈而出院是一个复杂且精细化的系统性过程,这是没有金刚钻便做不了的瓷器活。
在不用的治疗期间所采取的方案是不同的,同时还需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等突发性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因此,规范化治疗是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限的基础。
结直肠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85-9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但是,也不必过度恐慌,这并不是无药可救。患者、医生、家属三方达成共识,坚持规范化治疗,五年生存率高达90%。
术后随访和监测
结直肠癌治疗后定期随访非常重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版)》要求,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病史和体检及CEA、CA19-9监测,每3个月1次,共2年,然后每6个月1次,总共5年,5年后每年1次。
2、胸腹/盆CT或MRI每半年1次,共2年,然后每年一次,共5年。
3、术后1年内行肠镜检查,如有异常,1年内复查;如未见息肉,3年内复查;然后5年1次,随诊检查出现的结直肠腺瘤均推荐切除。如术前肠镜未完成全结肠检查,建议术后3~6个月行肠镜检查。
4、PET-CT不是常规推荐的检查项目,对已有或疑有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考虑PET-CT检查,以排除复发转移。
余医生简介
余桂芳,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广州医院肿瘤科负责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理事,广东省肿瘤康复治疗委员会委员。
专长:尤其擅长肺癌、肝癌、乳腺肿瘤、鼻咽癌、卵巢肿瘤、宫颈癌、淋巴瘤等癌症的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中晚期癌症无痛治疗等综合治疗。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