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丨胃息肉镜下微创治疗,免受开 [复制链接]

1#

上个月,家住市区的老陈时常感到胃不舒服,空腹容易出现反酸、隐痛等症状,医院内科检查胃镜时,医生发现老陈胃里“挤”着不少胃息肉,胃镜影像下都是“肉疙瘩”。

对此,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卜晓艳表示,息肉虽然只是胃肠道黏膜表面长出的“小疙瘩”,但是如果直径超过2厘米,就会有癌变的可能性。

上周,老陈在医院接受了微创手术,共计清除胃部10处息肉。

过大息肉或将癌变

一旦发现及早治疗

从事消化内镜专业10余年,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消化内科胃肠镜检查,特别是对内镜下治疗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内科门诊咨询

“一般情况下,息肉对人体不会造成影响。”卜晓艳医生说,引起胃息肉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期服用大量非甾体类消炎药、吸烟、长期饮浓茶、烈酒、食用过热或过冷及过于粗糙的食物、心力衰竭、免疫因素等。

但卜晓艳医生提醒,仍有少数息肉有较高的癌变风险。“息肉会长大的,如果直径超过2厘米,数量多且基底较宽,这样的息肉癌变率高。”

镜下微创治疗

免受开刀苦

在老陈关于胃镜检查的报道中,主要针对胃镜在运用于检查诊断胃部疾病时的主要优势和特点。事实上,胃镜在胃部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作用也非常明显。也就是常说的“镜下治疗”。

据了解,镜下治疗就是在电子内镜直视下治疗消化道疾病,消化道异物取出、胃或大肠内息肉摘除、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镜下硬化或套扎治疗等手术都要在内镜直视下进行。镜下治疗不仅可以使手术更为精确、有效,直达病灶,同时患者损伤小、也可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治疗过程。

因此,对于胃部息肉的摘除,专家认为,在胃镜的直视下,用高频发生器予氩气刀烫除和圈套器做高频电凝切术,把息肉切掉,完全免除了以往的开刀之苦,并避免了息肉产生恶变的可能。

还是要强调一下

做胃镜检查的重要性

卜晓艳医生说,因为胃镜可以直接、清晰地观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器官的病变,所以被公认为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但以往,病人往往因为承受不住做胃镜的痛苦而放弃了这种最有效的检查,以致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4年来,无痛胃镜在医院内科广泛运用,深受需做胃镜检查者的好评。无痛胃镜较传统胃镜检查相比因避免了咽部不适感,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对传统胃镜的心理恐惧,也缩短了镜检时间,许多病人表示:做一次无痛胃镜,就像做了一个美梦,无任何痛苦。

卜晓艳医生说,吞咽困难、吞咽后胸痛、上腹痛、腹胀、呃气、反酸、消化不良、消瘦、恶心、呕血或腹痛、腹泻、大便秘结、大便变形、大便带血、大便干结及稀便交替出现、下腹胀、排便困难或有包块,凡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就应留意消化道是否已出现了问题,医院检查。

卜晓艳医生强调,采用电子胃镜进行检查,病变组织被放大,医生在视野非常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对胃部疾病一览无遗,检查无死角、无损伤、诊断率高,而且可以使病人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整个过程只需数分钟。

文字:卜晓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文章标题:BBC纪录片旋风轰炸德国豆瓣94分 http://www.zhongtaicar.com/zrzy/7695.html

胃息肉

概念: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源于百度

致病因素分析

遗传因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综合症,多发腺瘤是基因突变的信号,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基因突变,会增加患胃部息肉的风险。

疾病诱发

胆汁反流性胃炎:

当胃的幽门功能发生紊乱,幽门括约肌的机能失调,以至于幽门括约肌“关不紧”,就会导致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他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而导致炎症病变。

这可能导致胃粘膜炎症,也可能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引起炎症性增生,还有可能会降低胃内酸性,进而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加,刺激胃黏膜细胞增殖,等等,从而导致胃息肉的产生。

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作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它会不断地促进炎症的进展,所以当患者患有长期的慢性胃炎时,炎症刺激下容易导致胃黏膜过度增生修复,容易造成胃息肉。

用药因素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来控制胃炎,胃酸反流的患者容易长胃息肉,因为它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营养物质(维生素B12以及钙、铁、镁等多种矿物质)吸收异常、胃肠道黏膜增殖异常。

除此之外,感染(肺炎、肠道菌群紊乱)和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骨折)等多种风险也会增加。

当一个人长期服用药物,也会破坏胃粘膜的屏障。

不良饮食

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吃饭快,三餐不规律,不吃早饭,味道重口味,喜欢喝浓茶,经常饮酒,盛夏喜食寒凉之物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为胃息肉的出现提供条件。

自然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机能逐渐老化,不加以注意,患胃息肉的几率也会逐年增高。

小结

人的一生就是一张漫长的保胃战,胃肠好,吸收好,自然长寿。

胃息肉作为一个症状出现,通常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又叫炎症性息肉,属于腺体的增生延长,排列较为紊乱,但癌变率很低很低。

腺瘤性息肉,由密集排列增生旺盛拥挤的腺体组成,长的很不好看,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高。

图片源于百度

通常情况下,胃息肉长得都挺小,属于良性病变,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年龄增大的关系影响患此病的比较多,实在是由于人们缺乏对胃的重视,长时间积累导致的。

而且它比较隐蔽,不太容易被发现,当身体出现一些症状,例如食欲下降,恶心反胃,肚子胀,按压时腹痛等等,这些不大不小的症状也很容易被忽视掉。

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向老爸要了一份经方,就是根据胃息肉这种情况,经络调养的经络方子,作为吧友福利奉上。

具体经方,详见:胃息肉(下篇)

(PS:如有需要,记得转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作为保存)

编辑:七七小喵

▼想了解更多养生实用内容,欢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