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医出版
发热泄泻医案
陈某,男性,18岁,发热40℃、头痛、泄泻,大便溏薄中有黏液,便时不快,日夜行10多次,里急,口渴,苔*,脉浮数。
处方:葛根六钱,*连三钱,*芩三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五钱,泽泻三钱,猪苓三钱。给药1剂。
复诊:热退,大便烂,日3次。
处方:葛根四钱,*连钱半,*芩钱半,炙甘草一钱,茯苓三钱,泽泻二钱,猪苓二钱。服2剂痊愈。
编者按:
《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喘为太阳病误下之后气上冲也,在《伤寒论》中常可见到此种观点本为太阳表证宜用汗法,反误用泻下之法,表邪未解,外邪反内陷阳明,致表里同病,即太阳阳明合病。
葛根芩连汤为常用经方,由葛根、*芩、*连、炙甘草4味药组成,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
本方多被认为是太阳阳明经药,如《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葛根能升阳明清气,又为治泻圣药),加芩、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
本案虽未言明是太阳病误下之证,但有“发热,头痛及脉浮”的表证,又有“泄泻,大便溏薄中有黏液,便时不快,日夜行10多次,里急,口渴,苔*,脉数”的里热证,辨为太阳阳明合病的葛根*芩*连汤证不难。
编者认为本案之亮点在于加用“五苓”之半也,即半个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表邪未解,外邪循经入腑,致水热互结于膀胱而成太阳蓄水证。本案用五苓散去桂枝及白术两个温性药,用猪苓、茯苓及泽泻三味淡渗之药,配合葛根、*芩、*连清大肠邪热的主战场,而从旁协助清泄热邪从小便出,所谓分消走泄,利小便以实大便也。葛根除善于止协热下利外,还可升清止渴,诸药合用故而临床疗效满意。
本文摘自《香山名老中医医论医案医话精选》,作者:赖海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一个神奇的配方,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声带息肉,各种咽喉疾病一扫光人体自带十二种“药”,去火、止咳、通便......不知道用太可惜!肺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非常时期,最有效的养肺方法你得知道!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