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上消化道ESD演示rdq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酒渣鼻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与消化内镜学术年会于年12月25-26日在广州珠江宾馆举行。子敬(医院潘新智)医院脾胃病大科、消化内镜中心行*主任张北平教授邀请,荣幸参加学习及学术主持,记录下部分“上消化道ESD演示”相关内容,现归纳总结后分享如下:

病例1:患者女、64岁,主诉:发现食管肿物1月。有肠息肉钳除术史,胃镜:距食管30cm处见一约10cm纵行溃疡样病变,覆白苔,碘染色下呈不染区;距门齿约31cm处见一约3*6mm粘膜呈IIb型发红粗糙改变,IPCL井上分型III-IV型,碘染色呈淡染区,局灶乳头状增生。病理:1.食管中段溃疡病灶病理:鳞状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2.食管中段IIb型病理: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EUS:管壁层次结构清晰,病灶起源于管壁粘膜层,呈不均质稍低回声,粘膜肌层尚连续完整。结论:食管粘膜层病灶(T1a)。胸部增强CT:食道未见占位,请结合临床。诊断:食管多发早癌,拟行手术:食道早期肿瘤的内镜下评估及ESD治疗。

术者:医院内镜中心邢象斌教授。15:35分,食道30cm,31cm见两个不规则糜烂灶,染色放大IPCL是B1型的;准备两个病灶一块切掉。现在做碘染,然后换治疗镜剥离病灶,碘染做治疗比做诊断可以淡一点,1%左右就可以了,左侧体位可能会好操作一点。

15:45开始标记,用的是南京微创的*金刀,不用出刀头。

16:06,剥离了近一半了,这个地方有点粘连。

16:08现在注水垫,剥了那么多,还是在低位。

16:17最后一刀了,现在处理创面可疑出血的部位;肌层有点损伤,要用夹子夹闭。

16:34,手术做完了,浅肌层损伤上了两个夹子,病灶在标本边界内。

病例2:患者男、28岁,主诉:主诉:间断吞咽困难、反酸1年余。近1周无服用抗凝、抗聚药。胃镜:距门齿40cm以下食管紧闭,胃镜尚可通过;距门齿40cm以上食管扩张,可见囊腔;贲门紧闭,距门齿43cm处见齿状线,边界清楚,外径9.9mm胃镜可挤过。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贲门失弛缓症。胸部增强CT:食管全段明显扩张,考虑贲门失弛缓症。诊断:贲门失弛缓症。拟行手术:POEM。

术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龚伟教授。15:43分,食道在病人诱导麻醉前,清醒状态做一个充分的清洗,以防大量食物未排空。15:48分,选用的是富士的镜子,锥形帽,从35cm开始,选择右后壁切开,靠脊柱,做2cm的纵形切开,靠固有肌层剥离,保护粘膜层;垂直环形面层往前走,隧道就是直的;小的出血不用担心,直接凝掉就行了;刀摆到6点位,上抬大钮就剥离了;一定要关掉空气,打开CO2泵,以防皮下气肿;隧道尽量做宽一些,可以让气体往外跑;一般打10cm左右的隧道;尽量在40分钟内完成手术;喙木鸟刀O型刀一般用于止血。

16:03,隧道已越来贲门2cm,够长了;这里有根血管,用O刀止一下血。切开环形肌,把刀摆到6点位,放在横纵肌之间往前住上推切。

16:11环形肌切完了,穿通支的血管在贲门处有两支,最好柔和电凝。接下来准备关闭隧道了。

病例3患者女、54岁,主诉:发现胃肿物半月。近1周无服用抗凝、抗聚药。胃镜:胃窦体大弯侧见一大小约10*8mmIIa型隆起。EUS:管壁层次结构清晰完整,病灶起源于管壁粘膜下层,呈不均质混合回声光团,边界清楚,部分切面大小约5.3*3.5mm。结论:胃体粘膜下肿物(神经内分泌肿瘤?)

胸腹部CT:胃壁未见明确增厚,浆膜面光整,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请结合胃镜。诊断:胃窦体交界隆起(腺瘤?粘膜下肿物?神经内分泌瘤?),拟行手术:胃ESD术。

术者:医院消化内科*思霖教授。14:28分,选用富士,放大镜,先做全面精查,进行全胃评估;先用白光检查,再用染色进一步评估;没有带帽,如需要高倍放大,则需要戴帽检查;胃底粘膜发红,象HP现症感染;在胃体小弯有萎缩改变了,从胃体小弯侧向胃底萎缩,象是C3型的萎缩,考虑与HP感染有关。病灶在胃体下部大弯侧,窦体交界处,F线的区域,远离萎缩区域,背景粘膜无明显萎缩。

病灶表浅,底部宽大,有陡坡,先低倍放大观察:表面凹陷没有上次那么大,说明炎症较前消退。考虑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自信度比较低;顶端的向心型糜烂,象是炎性增生,下面ESD既是一个诊断,又是一个治疗。接下来标记、、、。

15;05,做了环周切开,做粘膜下剥离,选用*金刀,ml生理盐水加1ml靛胭脂粘膜下注射;病变小,没有必要用甘油果糖、玻璃酸钠等。这个病人没有用强力电凝。

15:16,瘤体已切下来了,现在进入创面处理血管头,可以缝合创面,症状会轻一些。

15:24现在缝合创面最后一个钛夹。

病例4:患者男、73岁,主诉:发现胃体肿物1月余。有高血压、肾结石、降结肠、乙状结肠恶性肿瘤、结肠息肉史,有左半结肠根治术+肠粘连松解术、结肠息肉钳除术史,近1周无服用抗凝、抗聚药。胃镜:胃体上部小弯可见大小约12mm隆起肿物,质硬、可移动。EUS:胃壁层次结构清晰完整,胃体隆起处病灶局限于胃壁固有肌层,呈均质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晰,有包膜,切面大小约11.5x8.1mm,向腔内外突出,管壁未见明显肿瘤破坏征象。结论:胃体固有肌层肿物:平滑肌瘤?间质瘤?胸部+全腹增强CT:胃体小弯侧结节,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建议胃镜检查。诊断:胃粘膜下肿物(平滑肌瘤?间质瘤?),拟行手术:胃ESD术。

术者:医院脾胃病科刘添文教授:16:39分,胃体上部小弯侧隆起,EUS示来源于固有肌层,大小8mmX11mm,用国产开立治疗镜。先用柔和电凝标记3-4个点。

出刀-点个洞,直接从刀头注射,打起来了;沿标记点切做一个C字型切开。

注射补水,进行粘膜下剥离,出血-电凝一下。

看到瘤体了。

沿瘤体剥离,长在固有肌层还是有点深,如果担心穿的话,可以换IT刀剥离。

16:58瘤体剥下来了。

子敬(医院潘新智)-12-26至-02-18整理,此次会议让子敬印象深刻的是画红线部分。感谢龚伟主任、刘添文主任、邢象斌教授、*思霖教授协助审稿,语音摘录内容不全,谨供各位老师参考,语音摘录内容可能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声明:以上是子敬(医院潘新智)个人的学习笔记,图片源自授课老师ppt及会场摄影师拍摄,如有错记、漏记、记录不完整等情况,纯属于本人问题,与手术演示老师无关。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