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肠息肉的种类和息肉是否发生癌变有关系吗 [复制链接]

1#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泛指大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肠道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大肠息肉可是单个或多个,可发生在大肠的任何部位。有的息肉可能是癌前病变,有的可能恶变成肠癌,但应该明确,息肉不是癌。

大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或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主要表现是间断性便血,便血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但发生大出血的情况不多见。如因息肉引发感染,则可出现黏液脓血便。

大肠息肉分为几种?是否都会癌变?

从病理解剖上息肉可大致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化生性(增生性)息肉4种。

这4种息肉中,腺瘤性息肉恶变为癌的可能性比较大;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状腺瘤3种类型。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混合状腺瘤癌变居中;管状腺瘤癌变率相对较低。

根据哪些特点可以判断大肠息肉癌变的可能性?

有些大肠息肉有癌变倾向,但也不是都会发生癌变。那么,哪种息肉容易发生癌变呢?

●息肉的长相体积较小又带蒂的一般不易发生恶变:体积较大,息肉的根部较大,没有明显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息肉的生长速度生长十分缓慢的多为良性息肉;若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时,应警惕癌变。

●息肉的种类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一般不会恶变。

●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概率增加。

●家族遗传史上下辈中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的家族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人息肉会有癌变的可能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息肉的癌变可能上升到75%。所以如果有家族史,经常进行结肠镜复查可以早期发现息肉。医院专家建议有大肠息肉、大肠癌家族史者要经常行结肠镜检查。

下面这几种情况最容易癌变: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锯齿状腺瘤。

或者根据形态分为:有蒂腺瘤、无蒂腺瘤、广基腺瘤等。

这种息肉不会自然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40岁后建议做肠镜,早期发现并切除,就能治好!

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我院也诊断出多例30岁-40岁左右的年轻早癌患者,其中最小年龄25岁,所以建议普通人群的肠镜筛查应提前到35-40岁。

经肠镜摘除息肉就可以阻断癌变风险,息肉摘除后要做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及复查时间。

大肠长约1.5米,每段肠子发生癌变的几率不是平均的,最下端的直肠最容易癌变,60%大肠癌是直肠癌。

所以我们在检查过程要掌握镜下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区分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提高自己的诊断率,真正做到“慧眼识肿瘤”,对于肿瘤性的息肉绝不姑息,只有一个字“切”。

早期发现并切除,基本上能够治!

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将秉承“以服务创品牌、以质量求赢声誉”,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的理念,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专业、最权威、最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得到患者广泛信任以及同行的一致认可!

联系方式:

医院-

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