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好治疗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晴朗的天,软绵的云,纷飞的蝴蝶,这些都预示着环境的洁净,你知道吗,在我们的胃里,如果出现这种息肉,也预示着我们的胃部很健康哦。
张奶奶的烦恼
最近,张奶奶在日常胃镜检查中发现了胃息肉,经医生分析确定为胃底腺息肉。
全家人一下子变得焦虑起来,担心是胃癌,但医生却告知不用担心,这不是癌,恰恰相反这正好说明胃很安全。
为什么明明长息肉,
反而说明胃很安全?
据专家介绍,胃底腺息肉是所有胃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并以胃底和胃体处最多见。
临床上胃底腺息肉分为两种:
综合征型胃底腺息肉
这种息肉常见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卓-艾综合征及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疾病;
散发型胃底腺息肉
相比综合征型胃底腺息肉,这类息肉更为常见。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会增加胃底腺息肉的发生,停用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而且发现胃底腺息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好的现象。因为它的存在往往提示身体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国外有医生在研究了十万人的胃镜检查后发现:
胃底腺息肉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低于千分之一;而没有检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可达百分之十三。
有胃底腺息肉的患者无人患上胃癌,而没有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有超过人发现胃癌。
注:研究中提到的幽门螺旋杆菌是国际公认的I类致癌物,可引起溃疡、胃炎、胃癌等多种疾病。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胃底腺息肉与胃癌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胃底腺息的患者基本上不会得胃癌,而且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胃底腺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患者对此不必过于担心,至于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和监测,还需听从医生的建议。
一般来说这是一种老年病,对于40岁以下发现多个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排除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可能。
什么样的胃息肉要切除?
胃部除了胃底腺息肉外,还会产生增生性息肉和胃腺瘤性息肉,这两种息肉需要大家及时就医治疗。
增生性息肉
多位于胃窦部及胃体下部,癌变率较低,仅0.3%~0.6%。尽管癌变可能性小,如果直径大于1厘米,最好手术切除。
腺瘤性胃息肉
多发于胃窦部,颜色往往较周围黏膜红,约占胃息肉的10%,癌变率可达50%,尤其是大于2厘米的情况下。有些家族性肠息肉病也会累及胃部,癌变几率较大。
TIP
如果胃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且数目较少,可定期监测。若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就要及时治疗。
若胃息肉直径在1~2厘米之间,且数目较多、无蒂,建议切除。
若胃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一定要及时切除干净。
患者如果出现消化不良、腹部疼痛或不适、恶心、慢性腹泻等症状,最好及时行胃肠镜检查,以防癌变。
哪些人群
需要警惕胃息肉呢?
胃息肉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
但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高危人群,请定期检查,警惕胃息肉的发生:
有家族史的人群,家里有直系亲属是胃息肉患者的;
长期喝浓茶烈酒、爱吃烧烤的人群,胃黏膜受到损害大;
长期大量服药(如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年长者等。
注意:
5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应该至少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果出现腹痛、腹部不适、恶心、黑便时,必须及时进行内镜检查。
胃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器官,每天默默地承担着消化食物、提供能量的重担,因此,记得爱护好你的胃,合理饮食、定期检查,让它与你相伴走在健康之路上。
觉得有用,就请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吧~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1、探秘上海商业广场内的高性价比养老公寓,您确定不来看看?
2、我为什么从市区豪宅搬到这个养老社区?
3、疫情结束后,啥都拦不住我!
4、不敢相信丨这家养老院竟如此对待老人家!
5、靠细节升王者,这个社区该火了
6、绿地颐尚居丨“颐动颐静”启幕中国康养新纪元
商务合作
所有的遇见和阅读都有意义
最好的爱是不管多大风多大雨
我陪伴您,您爱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