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两周内发现6个早癌,45岁以上的你还在犹 [复制链接]

1#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323.html

今年72岁的沈大伯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健康比较自信:“我没有什么不舒服。”直到子女陪医院做无痛胃肠镜检查,被查出患了早期食道癌。成功接受手术后,沈大伯庆幸自己及时来做了检查!

沈大伯一直在家乡务农,常年在田间劳作,觉得身体还不错,医院。平时爱好喝一点小酒,几乎每天都要喝6两50度左右的白酒或者是2斤12度的*酒。当然,沈大伯的烟也一直不离手,作为40年的老烟民,每天一包烟是标配,这个习惯直到年的时候才在家人的劝阻下戒掉。从去年开始,沈大伯在进食后上腹部就会出现不舒服,不过沈大伯也一直没有放在心上。

今年3月初的时候,儿子沈先生一直不放心沈大伯的健康,重要的一点是,家族里面曾经有患食道癌的历史,所以一过完年,沈先生就把他接到了杭州,找医院消化内科来做一个无痛的胃肠镜。

“从内镜表现判断,这是内镜下早期食管癌的特征,通过NBI放大评估病灶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在医院的内镜中心,消化内科主任费保?主任医师通过检查,把沈大伯的病情告知了他的家人。等沈大伯从美美的一觉醒来,督促他来做胃肠镜体检的儿子沈先生赶忙安排父亲入院预约做内镜下食管黏膜病变ESD手术了。

“怎么会这样?”沈大伯也没想到自己吃好喝好,也没有排过黑便,竟然生了肿瘤。“这些消化道早期肿瘤很少有症状,大部分都是来体检或者因为其他症状来检查时发现的。”费保?主任医师安慰他不要太担心,“这两周我们就已经发现了五个,您可能是第6个。无论是食管、胃还是大肠,通过内镜下的黏膜剥离术微创手术,可以做到早期肿瘤的治愈性切除。”

顺利完成内镜下的黏膜剥离术,沈大伯的食管病变病理提示(食管粘膜病变)粘膜鳞状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部分区域癌变(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小灶累犯但未突破粘膜肌,四周及基底切缘阴性。听完病理结果的解释,沈大伯和家人都吁了口气,都说幸亏来做检查及时,如果有症状再来看病,可能就晚了。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费保?主任医师介绍,最近在内镜中心查出一些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早期肿瘤患者:

病例一:食管早癌

患者蒋先生一个月之前出现黑便,同时进食期间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在饮酒时感觉加重,医院消化内科做胃肠镜检查。

胃镜提示:食管距门齿35-39CM可见一长条粗糙微隆起粘膜病变,表面可见浅凹陷及糜烂。

食管黏膜病变ESD术后,病理提示:(食管)粘膜慢性炎,局灶鳞状上皮重度异型增生,癌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小灶累腺,四周及基底切缘阴性。

病例二:贲门早癌

患者丁女士,医院消化内科,以日常体检为名做无痛胃肠镜。

胃镜提示:贲门见一大小约1.0cm粘膜隆起灶,局部呈息肉样隆起,NBI下表面腺管不规则。

贲门病变黏膜ESD术后,病理提示:(贲门)粘膜慢性炎,部分腺体中-重度异型增生,局灶癌变(粘膜内癌),未累及粘膜肌,一侧切缘临近,余侧切缘及基底切缘均阴性。

病例三:结肠早癌

患者金女士,因为大便频次增加,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并接受胃肠镜检查。

结肠镜提示:乙状结肠距肛25CM可见一大约2.0CM的侧向发育性肿瘤。

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SD术后,病理提示:(结肠LST)管状腺瘤伴腺上皮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中分化腺癌),部分区域癌组织穿破粘膜肌层,最深处突破粘膜肌约um,四周及基底切缘阴性。

费保?主任医师提醒,消化道早期肿瘤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就好像本文开头的沈大伯,他在体检前并没有什么特别不舒服的地方,然而要是他等到症状出现再来就医,那食管癌就不再是早期了。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发病率分别位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5、4位,死亡率位居全国恶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4、5位。绝大部分消化道癌确诊已经是中晚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恶性肿瘤、提高生存率的主要办法。

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患者,可能会有腹痛、腹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反酸、大便性状改变、乏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是早期肿瘤独有的。大肠癌的早期大部分没有任何症状。如果出现进食哽噎感、腹部包块、消瘦、贫血、黑便血便、大便习惯明显改变、大便变细等情况,多数已发展为进展期的恶性肿瘤。常规通过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癌大多是中晚期,而胃肠镜检查则是目前发现早期癌的最可靠手段。因此建议即便没有任何症状,45岁以上的人群尽可能接受一次胃肠镜检查。

来源:消化内科作者:陈湛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