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肠道健康日肠息肉是良性肿瘤,它会变成 [复制链接]

1#

温馨提示:医院内部员工学习参考,不作为对外宣传使用,且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大肠癌”是近些年我国较为高发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它的病发率仅次于胃癌!

而且,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不够典型,所以我国每年新被确诊的大肠癌患者中,超过了一半以上都已经走到了中晚期阶段,甚至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肠穿孔、肠梗阻等,才最终被确诊为了癌变。而进入晚期后的大肠癌,预后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就目前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大肠癌的病发原因十分复杂,这牵涉到了遗传基因、后天不良饮食习惯、年龄等多个方面。除此外,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全部的大肠癌患者中,有超过90%以上都是从息肉发展而来的,这一过程约需要5-10年左右、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息肉,哪种息肉才真的会癌变呢?

什么是息肉

所谓“息肉”,指的就是人体正常组织上新长出的一块“肉”,凡是有黏膜覆盖的器官或组织都可能会生长出息肉,肠道同样也不例外。息肉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息肉在临床上也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增生性、炎症性、腺瘤性息肉等。息肉虽然是良性种类,但这其中一部分也具有恶变的倾向。

哪类息肉需要高度警惕

特别是以下两类息肉,需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应尽早处理治疗:腺瘤性息肉:通常情况下,炎性和增生性息肉在治疗后就会好转和消失,癌变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腺瘤性息肉却不相同。临床上腺瘤性息肉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等,这其中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大,患者10年内的癌变率能达到30~70%左右,越是生长较大的腺瘤,癌变率也就会越高。而管状腺瘤的癌变率则相对较低,十年内仅仅是1%~5%左右;遗传性息肉:这属于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将其称为腺瘤性息肉综合征。当下一代遗传了这种基因后,患者在20岁左右就可能会生长出息肉。甚至是在患者直肠、结肠的黏膜上,同时生长出上百个腺瘤性息肉。如果患者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干预治疗,那10-20年左右的癌变率几乎等于%,这也是肠癌家族聚集的最危险因素。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两种息肉之外,根据医学数据统计表明,息肉癌变与否和其生长大小也有关系。息肉的直径小于1cm,癌变可能性仅仅只有1%。但是,如果息肉的直径已经突破了1cm以上,癌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0%。当息肉生长到2cm以上时,癌变率就会接近50%!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信息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