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8实质扩容”,中国理应从容回应
应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起至9日将出席在日本举行的八国集团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中新7月7日电)据了解,胡锦涛主席此次日程紧凑忙碌。3天之内,双边外交,中日、中美、中俄、中英、中法、中德等首脑会晤连轴转;多边外交,出席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5国首脑会晤;出席八国与中、印、巴、南、墨(8+5)首脑会议;出席世界经济大国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出席上述13国外加印尼、韩国、澳大利亚参加的(8+8)工作午餐会。笔者认为,在忙碌之中,胡主席除了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情合理的利益外,理应争取加入G8的核心圈层。《全球治理与新兴大国呼唤G8实质扩容》、《G8开支奢侈,援助非洲吝啬》、《八国峰会还有多少普世价值》……从近期一系列的、关于八国峰会的报道和评论可以看出,G8的作用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质疑。从现实来看,由八个发达国家来主导全球经济走向、解决全球金融危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等深层次问题,也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今年的八国峰会,其背景特别复杂,全球金融动荡、石油价格飚涨、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等世界性问题更是“如火烧眉”。今年的八国峰会在这些问题上能在这其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笔者深感怀疑。回顾过去四年的八国峰会,屡屡提及的“全球气候变暖”、“非洲发展”、“伊拉克重建”、“中东安全”等议题,变成了多年来热炒的“冷饭”。从目前来看,一些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部分还有恶化的趋势。其中有些继续提上了今年的议事日程。一些问题多年没有解决,而新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这里面固然有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复杂性和解决的长期性的因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存在着缺乏其他国家广泛参与的原因。我们知道,八国峰会的由来其实比较简单,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和西德5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到1997年俄罗斯的加入,成为今天八国峰会的范围。也就是说,近四十年过去了,八国峰会的规模和范围,除了邀请中国、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外围的讨论以外,其实质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笔者以为,这正是八国峰会感到“力不从心”的深层次原因。反观世界经济和世界格局,而随着全球化一体化的加深,一些新兴经济体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初露头角。以中国为例,中国去年的GDP总额已位居世界第四,进出口贸易已位居第三。从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加深,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亚洲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与中国类似的是,印度、巴西、韩国、印尼等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开始深入全球工业体系的分工和合作,也在各个区域显示出了较强的主导权。因此,对于世界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以八个国家,来参与讨论全球性议题并试图予以解决,就凸现困境。G8开始显示出的不完整性,再加上其体制的僵化,以及八国内部的纷争,导致解决事情的能力日益下降,其作用和机制开始受到质疑。要解决这个机制问题,摆在面前的就是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而且这个参与显得迫在眉睫。富国多倾听穷国的声音,也有利于解决其全球化、多元化的议题,缓解八国之间的内部矛盾,对于共同应对全球的金融危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目前已经加入到全球性的分工和合作中,应对全球变暖、粮食危机、东亚局势的稳定等也日益发挥着大国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进入这个俱乐部,有利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有利于维护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利于督促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从而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谐和稳定。当前每年一度的G8峰会,依旧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首脑出席的服装问题,严密花销极大的安保措施、抵制全球化示威的人群以及其他一些花絮,固然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但会上确定的各项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能否得到真正落实,这才是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根本。如果说,八国峰会这个机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或者拿着固有的思维方式,并且不对这些变化作为适应,有可能会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富人俱乐部”,最终会“沦落”为每年一度的“娱乐大戏”。因此,G8扩容,中国理应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进入。这不仅是中国的需要,是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更是G8的需要、全球经济新秩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