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冷了,不想出门又想吃火锅怎么办?
那就来份自热火锅吧!最近方便快捷的自热式方便火锅一下子成了“网红”食品,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在今年双十一当天,天猫就卖出了万份的自煮火锅,同比增长2.7倍,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二,多家餐饮火锅企业的自热食品的销量也猛增,远远高于其他产品。
比如重庆德庄集团盘点双十二,包括青一色在内的18款自热火锅,全网累计销售总量达到32.8万盒,较去年双十二增长18%左右。
而秦妈火锅双十二的销售业绩也不俗,据统计,仅天猫双十二一天的销售量就比去年翻了一倍多。忽如一夜春风来,自热火锅就这么火了。
一、自热火锅为何如此受欢迎?
1、年轻一代对方便和快捷的渴望
想吃火锅,但又懒得出门怎么办?没关系,还有自热火锅可以拯救你。没有锅没有炉具甚至懒得洗菜都没问题,现成的食材和配料,不插电、不用火,只要加一点水配上加热包,就可以快速地享受一顿小火锅了。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只有越来越快,大量的年轻人工作都很忙,即使闲下来也根本不想做饭,也不会做饭。这样的现状,让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对方便和快捷有着极大的渴望,同时新一代的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绝对不会是停留在“恶名昭彰”的泡面阶段的。这也就催生了外卖和自热火锅市场的繁荣。
方便和快捷就是我们一直倡导却从来没做出革新性改变的消费者需求,自热小火锅抓住了这一个机会,自然就在风口上飞了起来。
2、强大的IP自带粉丝效应
自热火锅之所以成为网红食品,除了自身的特点以外,更重要的是有海底捞、德庄、重庆小天鹅等自带流量的大企业入驻支持。
近两年,海底捞、小龙坎、大龙燚等知名火锅企业纷纷推出自热火锅。强大的IP自带粉丝效应,使得自煮火锅的知名度瞬间蹿升,正是验证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样的道理。
二、自热类食品或将成下一个风口?
也许自热火锅的成功,也为市面上的其它自煮类速食食品打开了新零售市场的大门。在淘宝、天猫及线下生活超市我们注意到,除了自热火锅外,还出现了自热便当、自煮重庆小面、干拌面、自煮米饭等自煮食品。并且这类产品也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专家预计,自煮火锅行业未来5-7年可达到50-亿元人民币数量级的市场空间。这让不少餐饮人认为也许在火锅类自热产品的铺垫和噱头之下,其它自热类产品也有复苏的希望。迎合懒人经济的“自热食品”或将成为餐饮业下一个风口。
三.自热类食品存在的局限和问题
不过,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持谨慎态度:也许就是热一下,能火多久不好说。自热类食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
1、口味不稳定
自热食品虽然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但是口味却不稳定。拿自热方便火锅来说,方便火锅的口味远不能与现煮的火锅相提并论。口味单一不说,还经常会出现火候不行,有些蔬菜还没完全煮熟,吃起来口感欠佳等问题。很多网友都表示,对于这类自热食品,只能是尝尝鲜,并不会多购。
2、售价是硬伤
除了口味难以引起消费者共鸣以外,售卖的单价更是成了一大硬伤。
比如一份自热火锅的价格就在30元左右。而超市里卖的自热便当也要定价在25-28.5元。这样的价格与方便面等普通方便食品,甚至与点一份外卖相比,价格并不算便宜。
网友们纷纷觉得,价格偏贵,性价比较低:28块钱能点个好外卖,谁吃自热便当啊!
3、食品安全问题难以把控
自热食品的秘密在于它的发热包,其原理就是大家熟知的“生石灰遇水发热”,遇到水后在3-5秒钟内即刻升温,温度高达℃以上,蒸汽温度达℃,最长保温时间可达3小时,很容易将“生米做成熟饭”。
但是高温之下也存在安全隐患,自热型食品在加热时,盖子上有一个透气孔,如果透气孔堵塞,产生的热气有可能会顶开盖子,甚至烫伤人。
自热食品发生烫伤和爆炸的事件就曾屡屡见诸报端:年,旅客武某在列车上使用自热盒饭,加热过程中突然膨胀发生爆炸。年,孙某在玻璃餐桌上吃自热火锅,由于温度过高,玻璃桌一角突然碎裂。
4、技术壁垒不强,门槛低
目前市场上的自热类产品数不胜数,据相关数据统计,自煮火锅的淘宝店铺就多达0家,可以说狼多肉少。
目前自热包技术已比较成熟,食材也遍地都是,至于味道也是各有千秋,可谓是谁想做就能做,并没有任何的技术壁垒可言。
小结:如此看来,自热食品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下一个风口,还有待市场检验。
·end·
编辑
小餐
统筹
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