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至,汤圆、饺子、赤豆粥、羊肉火锅,哪个最能温暖你?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如年”的讲法。中国幅员辽阔,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不管你是南方还是北方人,今年冬至日,顺应节气美好寓意,挑选一种你爱吃的美食吧!
汤圆
冬至在我们家就是小年,过完冬至就马上要春节了。
最特别的就是冬至这一天要吃汤圆,白色的糯糯的丸子。吃了冬至的汤圆就大一岁了,可见冬至吃汤圆的重要性。
我们家还要在这一天拜祖先拜神明,贡品中必有汤圆,“他们”也要过冬至。
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赤豆粥
冬至之日,江浙一带普遍有食小豆粥的习俗,或称小豆糜。民间认为冬至日吃赤小豆粥可以避邪。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死于冬至这天,变为疫*,他畏惧赤豆,所以人们于冬至日做赤豆粥用以避瘟*。虽说是一个传说,但从医学角度来看,赤豆确有清热解*、消肿、通气、止吐等功效。赤豆还含有较多的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效的杂粮。
羊肉火锅
至食用羊肉的这一习俗在我国流传的比较早一点,早在汉高祖刘邦的时候就开始盛兴,相传在冬至这一天的时候,汉高祖刘邦食用了某一位大臣烹制的羊肉之后,觉得味道非常的好,且对其夸赞不觉也就导致了之后在冬至时候食用羊肉这一习俗逐渐的被流传下来。
冬至吃羊肉的好处。冬至食用羊肉的话可以起到一定的滋补养生的作用,因为羊肉自身就是属于一种温补性质的食材,食用之后更是能起到一定驱寒的功效,针对于一些体质寒凉或是经常手脚冰凉的人群更是应该经常食用一些羊肉来帮助改善病症。
看了汤圆、饺子、赤豆粥、羊肉火锅,你会选择吃哪一种呢?究竟哪一种食物最能在这个寒冬里温暖你呢?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