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特色小吃,你的胃来谁做主
TUhjnbcbe - 2025/1/2 17:04:00

序言

中国可以称的上是“最会吃”的国家,曾经看到过一句描述国人对待饮食态度的趣谈,感到颇为精辟——外国人吃是为了活着,而中国人活着是为了吃。可见“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在中华文化长河中所占据的无与伦比的位置。中国饮食文化绵延上万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广阔的地域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为特色小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平台,近几年特色小吃行业迅猛的发展势头也为一些品类的带来了机遇。

特色小吃行业现状1、中国餐饮行业规模大、增速快

首先从特色小吃行业所在的餐饮行业来看,市场规模即将接近6万亿元。

近十年以来,餐饮行业一直以高速的态势增长:年市场容量在1.7万亿左右,到了年达到了4.6万亿。十年时间,年度复合增长率在12%左右,市场规模增长了近3倍。再从近五年看:年是3.5万亿,年是3.9万亿,年是4.2万亿,年是4.6万亿,年是3.9万亿。这五年内,除了年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16.6%外,其余年份市场基本以两位数的增幅迅猛增长。

2、中国餐饮产业–投资人眼中的吸金赛道,小吃快餐居首

各位投资界大佬也都纷纷出手,年餐饮融资项目个;年融资项目数为个;年,超过60家投资机构在餐饮行业投资了个和餐饮相关的项目;年行业相对较为沉寂,但随后资本投资热度增加;年大概有起左右融资事件,大部分集中在茶饮及餐饮供应链领域;年一共有起融资事件,融资类型涉及餐饮、供应链、餐饮服务、茶饮等细分领域,融资金额多达数千万元。年整个行业年度吸引的资本金额已超过此前5年的总和。由此可见餐饮行业发展势头之猛。

而小吃快餐一直是中国餐饮最大的赛道。从门店数量看,年这一品类门店占所有餐饮门店比例是34%,年是40%左右,年达到了44%,年达到45%左右,年有所回落,占比44.3%。

五年中,小吃快餐的门店总数一直稳中有升。

3、小吃行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1)一二线城市小吃规模大,四五线城市小吃增速快

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的小吃订单规模大,订单量的占比分别为20.1%、27.6%和22.1%。

随着下沉市场对小吃消费需求的增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小吃需求增速较快,小吃订单量增速分别达到37.7%、43.5%和45.5%。

▲城市小吃等级订单

(2)小吃商户多集中在人口大省或经济大省

全国小吃商户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其中广东省的小吃商户数在全国的占比为10.6%,同样为年人口第一大省;山东省小吃商户数在全国的占比为7.7%,是年人口第二大省;江苏省小吃商户数在全国的占比为7.4%,是年人口第五大省。

从各城市小吃消费情况来看,广东省同样是小吃消费大省,位居全国小吃消费订单量榜首,在全国的占比为14.6%,远超其他省份,其中广州市和深圳市的消费贡献显著。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分别位列小吃订单量榜第二、三、四名,订单量占比分别为8.4%,6.6%和6.1%。

(3)地域小吃特色鲜明,推动小吃多元融合发展

中国广阔的地域空间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为小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各色的风土人情也为小吃菜品注入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地方特色小吃既是当地人们最熟悉的味道,也是外地旅客乐于品尝的美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

地域类小吃差异化特色明显,但难以实现全国性拓展,相比之下,产品类小吃强调其产品特性,如肉夹馍、凉皮等弱化其陕西小吃地域属性,更容易被全国消费者接受,随着口味的改良也打破了地域的界限,走向了全国各地。

4、小吃行业未来趋势

(1)“小吃”的更新迭代

品类的品牌化已成为小吃快餐发展的最大机会,如米粉、拉面、肉夹馍等众多经典品类,原先基本没有所谓的品牌概念,大部分门店直接以品类作为招牌,而最近在上海出现的“马记永”、“陈香贵”,火爆全国的“遇见小面”,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其品类价值正不断被发现、挖掘,正在被品牌化、连锁化运作,未来中国会诞生一批在小吃快餐赛道更优质的的品牌。

(2)区域性特色小吃的全国机会

很多小吃快餐具有区域特色,区域性的品类如果运作得当,是具备全国化基因的。很多区域性品类目前还有待开发,但未来随着供应链的成熟以及加盟连锁管理经验的成熟,这些小品种都有全国做强的机会。

(3)数字化的加持

新消费形势下,消费者使用外卖、大众点评频率的提高以及网红店铺的崛起都体现出运用互联网和数字化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餐饮业已经从流量红利时代进入到数字化红利时代,小吃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也从消费侧数字化向供给侧数字化转型,依靠数字化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助推企业发展,加速产业的供给侧数字化转型升级。

代表性特色小吃中国小吃千千万,闯出来的却没几个。而谁都未曾想到,曾经在路边最常见不过的两个小吃,却在近两年搞出了不小的名堂,一时吸睛无数。

1、螺蛳粉

螺蛳粉,从去年起频频登上热搜,通过网络话题吸引了无数吃货朋友入坑。螺蛳粉的特点是酸、辣、鲜、爽、烫,灵魂在螺蛳汤,臭味则来源于酸笋发酵酸化所产生的气味,恰恰是类似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的独特口味,迅速捕获了大批年轻人。

淘宝数据显示,用户年搜索“螺蛳粉”达到2.2亿次。据不完全统计,关于螺蛳粉阅读量破亿的微博话题超过了30个。截至年12月17日,袋装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达到.6亿元。

2、拉面

中国面食历史悠久,来自任何一座城市的消费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门店,除面食受众广的优势外,面食出餐快这一特性也符合当代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纵观全国3万多亿的餐饮体量市场,面类占据了其中的亿,且每年均呈两位数的体量增长速度。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6家面食企业获得融资,超10亿元资金流入面食赛道。

马记永、张拉拉、陈香贵、遇见小面、五爷拌面、和府捞面等连锁面馆都陆续抱得资本归,而且融资金额记录不断刷新。去年11月,和府捞面完成4.5亿元的D轮融资,创下当时的业内最高纪录;今年6月,五爷拌面A轮融资3亿元,系中国餐饮界最高一笔A轮融资;和府捞面不甘人后,7月拿下8亿元的E轮融资,再创纪录。

火橙思考小吃行业突围的五大要素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国民的消费观也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变化。现如今,以年轻人消费观为核心的经济体下,小吃行业该如何突围?我们在搜集整理的大量资料并结合了目前成功出圈的小吃案例,总结出以下五点:

(1)满足国民味蕾,避开行业“雷区”

区域特色小吃出圈,其必要条件首先要可以满足大部分食客的口味。上边提到的螺蛳粉、拉面便首先满足了这一点,反观一些区域特色小吃,例如北京豆汁儿、云南“虫宴”等,即使有着浓郁的地方标签,因其口味不能被大众所接受,注定无法突围。

(2)迎合新时期的消费者需求

当下的消费者大多都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因此他们更青睐方便携带、开袋即烹、加热即食、好吃不胖的食品,而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下,包装设计上的美观与个性使他们的选择更有倾向性。

(3)营销亮点

现如今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必须在营销上玩出新花样,螺蛳粉爆红网络就是一个例子。

(4)数字化转型,拥抱新时代

与传统餐饮商户相比,新时代的餐饮商户拥抱数字化趋势,对数字化经营有强烈意愿,掌握运用数字化工具的新技术,具备线上线下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线上经营获得新客群和新收入。

(5)提高性价比,培养消费者粘性

地方美食,都有着独特的做法,因此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相对较多,再加上涉及到门店房租成本,导致客单价偏贵。若能优化供应链,让消费者在相对便宜的价格下体验到更多关于美食的惊喜,何尝不是一种吸引外地粉丝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色小吃,你的胃来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