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南北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人们各自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文化也有不同,除了“南米北面”、“南咸北甜”,南方还普遍口味偏重。比如:北方的饺子,讲究一个鲜字,一般是蘸醋和蒜瓣吃,南方呢,竟然是红汤,还蘸辣椒!再说我最爱的火锅,北方火锅,最典型的就是老北京的清水煮羊肉,蘸料也多为麻酱调制,鲜香无比。南方火锅,则属川渝火锅最著名,各种红油,又麻又辣!蘸料还能再加小米辣,嚯!而口味更重的酸臭美食,也多盛行于南方!
这些“酸臭”美食,都来自南方
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不过,虽说在“吃”上讲究是咱们的共性,但是到底怎么讲究才算是“真讲究”,却是让不少吃货产生分歧的关键。其中,争议最大的地方,大概全都要落在“香”字上。
为啥?闻起来香,吃起来香,不就是香吗?但是,在我国南方,却有千千万万的吃货们都坚信——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才是真的“香”啊!
没错,在我国南方,有很多味道“清奇”、极具特色的“酸臭美食”,在南方人心目中,这才是真正的“私家菜”与“心头肉”。而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这些美食中的“翘楚”——螺蛳粉。
这道来自广西柳州的名小吃,汇集了酸、辣、鲜、爽、烫,以及“臭”的独特风味,不仅是许多柳州人漂泊外地的精神寄托,还是留学生们继“老干妈”之后的又一“续命”美食。
和螺蛳粉一样,同样因为那一言难尽的气味而为人所熟知的特色小吃,还有臭豆腐!在长沙、南京、浙江、上海、北京等地,都有着做法不一的特色臭豆腐。比如,颜色墨黑、外焦里嫩,让人吃一口就忘不了的长沙臭豆腐,以及蒸、炸皆宜,不需加入任何调料,原汁原味的绍兴臭豆腐。
吃着香,闻着臭的这种“臭”哪里来?
臭豆腐为什么这么臭?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还得用上一些化学知识。这是因为,在豆腐发酵、腌制和后发酵的过程中,所含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了分解,氨基酸也被充分水解,然后产生了一种叫做硫化氢的化合物,而它就是臭豆腐“闻起来臭”的“幕后功臣”。
而在古代的徽州,臭鳜鱼的“臭”则是从人们的生活中发迹而来的。
古代的徽州地少人多,居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闯荡。他们在路途中所需的食物,就必须经过风干和腌制,以便于保存、携带。因此,嗜臭,便成为了徽菜的一个独有特征,在这其中,臭鳜鱼最具代表性。充满智慧的徽州人在鳜鱼这种淡水鱼上,开创了用腌制、发酵来烹制鳜鱼的方式。
鳜鱼之所以会变臭,是因为鱼类丰富的蛋白质在湿热的气温下发生了分解,产生了眎([shì])蛋白和少量氨基酸,因此就有了淡淡的臭味。但其中的氨基酸成分又会给鱼肉注入鲜味,正好中和了它的臭味。
南方人为什么偏爱“酸臭”美食?
那么,为什么这些气味独特的美食多盛行于南方呢?一方面,因为南方多雨、气候潮湿,食物保存比较困难,容易腐烂变质,如若对食物进行发酵工艺处理,则可让其得到更长时间的保存。
另一方面,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天气比较湿热,这样的气候无疑会降低人们进食的欲望。
因此,为了开胃,人们便会尝试在食物中加入一些酸酸的口感。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酸豆角、酸菜鱼等,在南方人的餐桌上,都十分常见。
“酸臭美食”其实存在安全隐患
虽说酸臭美食有着特色风味,但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制作过程中,食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杂菌污染。例如,传统发酵豆制品易被真菌污染,主要检出的是毛霉和青霉,它们可以产生部分有毒代谢物,有一定致癌风险。
再例如,参与臭鳜鱼发酵过程的细菌很多,以乳酸菌为主,但也常常伴随一些不好的细菌,例如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烹饪时需要格外注意烧熟煮透。此外,酸臭美食大多在常温下制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比较快,也增大了食品安全的风险。再加上大部分的酸臭食物都是在一些传统的作坊中生产和售卖,生产工艺条件的控制主要靠经验,卫生安全及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你可能不知道,其实除了螺蛳粉、臭鳜鱼、臭豆腐这些大名鼎鼎的“酸臭”美食,在北京,也有一道“酸臭”到极致,被人们称作“行走的生化武器”的著名小吃——豆汁儿。所以,如果吃货们真要较起劲来,比一比到底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更爱这味道,还真不好说!说了这么多,我都饿了,有没有人一起组队去吃碗螺蛳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