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远秋深,正是滋补之时,大小火锅店生意渐旺,超市火锅菜品琳琅,家人围坐亲情浓厚,好友相聚友情激荡,如同这火锅中翻腾的炽热,此起彼伏。
北京火锅密人食火锅的历史不久,九十年代中期青屏街三和老店开张,卖的是老北京火锅,曾一度引领新密火锅数年,当听曾是饭店行业的利税大户。对面的彩虹涮园不久营业,品像类于三和,加抽风管道,能掌控炭火大小,据说是专利。四川火锅相继进入,土灶石台中挖方孔置电磁炉或是煤气灶,为适密人口味,一般为鸳鸯锅,半边辣油红烫、半边高汤浓香。山西大胖来了走了,芝麻酱顺搅变稠也算一绝。三巴汤红火一阵,至今仍觉其汤高人一着。鱼头更是来去无踪耐人回味。草原兴发、大蓉和驴肉、王婆大虾火锅本地化后立稳脚跟长久不衰。继而潮汕锅至,带来淡淡海腥。正宗老北京、老码头、德庄、朝天门晚来,多少也改变了口味。鲁班大佬本地化一番开办了福捞,确实很好。这二年也多有年轻一代创业,使得新密火锅更有创意,西边一家新开的杜绝火锅熏衣留味,真的不错。
饮食的本地化催生了火锅店生意的红火一轮接着一轮,川人麻辣的底线降至微辣清汤,京人执着的白水亦多少变成了高汤、菌汤,南北火锅汇聚,留其形色,变其内涵也在菜品之上,川粉风光不再,红薯粉条粉墨登场,南豆腐敌不过密人钟爱的浆点老豆腐,牛肉丸失去了潮汕火锅的老大地位,绿豆丸子毛头丸子进入了海鲜火锅,鸭肠鸭血少有问及,毛肚黄喉进了密人食谱,或许图的就是其香脆,青菜的主角成了当地产的小菠菜,一锅来上三五盘的大有人在,主打的牛羊肉也有机制到手切,以满大快朵颐之食欲,海鲜在密人眼里也只是个招牌,龙虾海参鲍鱼不会轻易点的,不管你菜谱如何,锅里滚烫的却是密人的执着,豆腐白菜,各有所爱。
四川火锅如今的火锅蘸料无一不是罗列自选,其实大可不必,老北京火锅芝麻酱蒜蓉加点韭花腐乳辣油足矣,四川火锅首选清油蒜蓉,潮汕火锅海鲜汁蚝油最佳,年轻人喜混搭无可厚非,喜辣食者满碟通红由他,喜咸者韭花腐乳老抽味厚,喜淡者清油香醋白糖调适,不要调料淡食羊肉口味自殊,花生碎芝麻粒增香不少,多少来点葱花芫荽除膻去腥,顺从了各人的口味,浪费也在想象之中。
电磁炉、煤气炉的普及、超市生鲜的供应让家庭厨房做上一餐火锅也非难事,若用炭火,要卖易燃的手工炭。白水锅是常用的,喜川味的不妨来包大红袍火锅底料,羊肉卷草原兴发是大品牌,可放心食用,涮菜各家自选。蘸料蒜蓉自制很是方便,超市也有现成的,不鲜,若有功夫,不妨自已炒制,葱姜蒜椒末爆香,芝麻酱下锅炒起泡,水淀粉勾芡,加适口调料出锅,口味比饭店差不了多少。
密之野秋风乍起,陡生寒意,放在柜底的铜火锅该洗涮登场了,虽说是朋友火锅店倒闭后随手拿来的,可食火锅的热情、滚烫的亲情却一分不减,年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