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体验店。本报记者王颖摄
青海日报社组建的党报物流中心。
“我也是通过选购扶贫产品,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好的东西不被我们所知。尤其是这些农产品的种植生产环境比较绿色,感觉很放心。”10月15日,西宁市民赵俊在消费扶贫体验店选购时感慨道。
一方面贫困地区由于交通条件、销售观念等方面的因素,即便有好产品,也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另一方面全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但缺少有效的参与渠道和平台。
如今,开在繁华热闹商圈里的消费扶贫体验店,与周边的火锅店、服装店、美食广场等消费场景“一争高下”,成为大众参与消费扶贫行动的新潮流;从“新闻阵地”转场“扶贫阵地”,由青海日报社组建的党报电商网络平台将高原特色农副产品送进了千家万户……在一条条扶贫路上,他们吐故纳新,不仅为消费扶贫努力“拼单”,更为助力脱贫攻坚拼出了底气。
“遇见湟中”,一场市井繁华与消费扶贫的美好邂逅
李家山镇汉水沟村的馍馍、鲁沙尔镇甘河沿村的树莓、西堡镇青海禾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山野菜……10月16日,在西宁市湟中区举办的扶贫日主题活动现场,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的摊点前吸引了众多群众争相购买,来自湟中区30余家企业、合作社、个人的80余种产品同台亮相,新鲜的水果、蔬菜,农家的粉条、菜籽油、手工艺品……供不应求,一个上午就将现场“库存”销售一空,一些“摊主”抓住商机与消费者互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