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报道
以前,我们是陇南人自己卖陇南的农产品,现在利用全新的代理+分销模式,让全国各地的人帮我们销售陇南的农产品。
陇小南电商平台里的扶贫产品。新京报记者李傲摄
代理+分销模式
让全国人民帮忙销售陇南农产品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之一。这里生态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使得优质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为了更好地推销农副产品,当地开展“互联网+”电商扶贫,还创新了代理+分销模式,让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帮忙销售陇南的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累计达22.9亿元,也在今年的消费扶贫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种“电商扶贫”模式,还被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在全国推广。
陇小南是当地的一家网络供应平台,这里有着包括农产品储存、分拣、配货、送货及信息处理的网货供应链,运营两年就已整合陇南市多家企业多种优质网货入驻。
平台还会收购农户家里的产品,进行整合后再将其在网络上售卖。不少贫困户就借助这个平台把家里的产品卖了出去,老何便是其中之一。住在高桥村的老何已有60多岁,他在村里有几十亩的核桃种植地,产量很多。老何表示,苦于卖不出去就主动联系了陇小南负责人赵武强。
陇小南助农卖核桃。新京报记者李傲
看到老何一家的困境,赵武强立马派人来到老何家里帮他摘核桃并打包,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走了老何家全部的核桃,“像这样的青皮核桃找中间商的话也就1元一斤,我们给了他2元的价格,当时有多斤,一共元,是他们一家主要的收入。”赵武强称,只要是县里的农户有农产品卖不出去了,他们都能帮助销售。
而收购回来的核桃会经过他们加工处理,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出去,所以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因为我们去掉了中间商的环节,成本降下来了,价格也就会便宜一些。”赵永强表示5斤核桃售价29.9元,而除了自己的销售平台,还招收了分销代理一起卖货。
“原先分销代理都是我们县里的人,在家没事干的时候就可以卖卖货,赚点钱。”赵永强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会专门为代理进行培训,之后代理就可以自己上手了,“像核桃,给他们的价格是23.9元,从中一单可以净赚6元,卖得多挣得多。”据了解,当地的金牌代理一年的营业额可达百万元,纯收入也可达十几万。
为何会找代理卖货,赵永强表示,一方面可以解决县里的就业问题,为大家提供营生,另外一方面可以更广泛地推销成县的农产品。据了解,目前吸纳了分销代理近10人,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区,带动户贫困户人均增收元。“以前我们是陇南人自己卖陇南的农产品,现在利用全新的代理+分销模式让全国各地的人帮我们销售陇南的农产品。我们结合了传统电商和微商的一些长处和优点,让产品销售不再分地域,让销售的人有动力,让更多的陇南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山。”赵永强说道。
成县电商已经做成网货供应链。新京报记者李傲摄
作为“电商代表”,这种独具特色的“电商扶贫”模式,还被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在全国推广。据统计,成县共开办各类网店、微店家,成立电商企业38家,物流快递企业42家,建成电商平台9个,县、乡两级网货供应平台26家,农村淘宝服务站55个,电商销售额累计达22.9亿元,其中线下16.84亿元,线上6.06亿元。全县家网店与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万元,全县贫困人口通过电商人均增收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多人。
《南方周末》报道
除了“减贫带贫机制”,扶贫产品还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安全合格,二是价格要是同规格、同品种、同质量产品的平均水平。
“消费扶贫”不同于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围绕扶贫主战场的既有模式。
甘肃省成县陈院镇党委书记镡云强在直播中推荐李山土鸡。(叶开/图)
消费扶贫,9个月亿
——不同于主战场的现有模式
年9月25日,红叶落索的西秦岭秋意渐浓,雨一场接着一场,贫困户张辉家前院里滞留着的三百多只土鸡,好几天都没见着太阳了。
张辉所在的李家山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陈院镇。登记在册九十余户,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21户。年,村里成立的合作社引导贫困户散养土鸡,借助当地的电商平台,年起,土鸡已销向全国。
李家山的脱贫路径,已成为当地“消费扶贫”的典型。不同于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围绕扶贫主战场的既有模式,消费扶贫面向广阔的消费市场和13亿消费者,既是脱贫攻坚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有机组成。
国务院办公厅于年1月下发了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的指导意见,消费扶贫进入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
年8月10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全国消费扶贫行动现场推进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提出,要大力打造以“三专一平台”为重点的消费扶贫行动,“三专”即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是扶贫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
无奈的选择
陈院镇党委书记镡云强在农村工作了16年,曾带领群众尝试种植过不下三十种致富作物,也经历过多次失败——魔芋种子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倒春寒导致蜜蜂无蜜可采,丰收的几百吨核桃滞销……
频繁的失败令镡云强格外抗拒风险,倾心于订单农业,希望在种子播下前就把收成预售出去,买家大多是食品加工厂、县城里的餐厅或是外地的药材商。
然而,山高路远的李家山村耕地稀缺,庄稼还时常被野猪糟蹋,难以承接菌菇、中药材、万寿菊这些常见的农业订单。
订单农业的路还是走不通。镡云强注意到李家山村村支书苟国平,他90年代靠养鸡起家,近些年做鸡苗、鸡蛋和饲料生意。
年,镡云强找到苟国平,希望他建一个养鸡合作社,带着贫困户搞散养土鸡,并取了有别于村庄名字的商品名“李山土鸡”。
养“土鸡”是贫困村无奈的选择。土鸡养殖成本高,想卖出高价并不容易。但养殖的技术门槛低,圈舍也简易,只能选择。
第一年,村里贫困户的积极性并不高,21户共认领了只鸡苗,分户散养,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并包销。镡云强把李山土鸡的价格定在了元一只,每只净重4斤以上,相当于每斤价格超过20元。
“价格确实比较高。”镡云强坦言,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农民多赚一点,另外也想把品牌树起来,跟市场上的饲料鸡区分开。
当年成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过两万出头,镡云强把李山土鸡的推销工作摊派给镇村干部,“一人认领几十只去卖,最后九折清理了一批”。
李山土鸡大多在秋季出栏,到了冬天,镡云强接到不少朋友的复购电话,李家山村却已无鸡可买。
凭借良好的口碑,第二年0只李山土鸡顺利售出,“基本没有打折”。
年3月,受疫情影响,一些原本在外务工的农户也从合作社领了鸡苗,李家山村的散养土鸡骤升至三千只。
进入9月,李山土鸡陆续出栏。农户的只加上合作社的只,密集入市的0只土鸡超出了这个西北县城的消费能力。
镡云强把希望寄托在新落户陈院镇的电商平台“陇小南”。高峰时期,陇南市内有两万余家电商企业,陇小南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陇小南为李山土鸡提供了首页推荐位,拍摄了5支短视频,做了3场直播,截至10月13日,网页数据显示已有只李山土鸡通过该平台售出,其中只售往成县以外,一只鸡的冷链和快递成本大约十元,李山土鸡借此走向全国。
边城变“中心”
相较于年产0只的李山土鸡,重庆市秀山县的土鸡产业更具规模。早在年,秀山土鸡就入选国家地理标识,当年就号称有万只秀山土鸡销往重庆主城。
和李山土鸡一样,秀山土鸡每只售价也要百余元。但得益于多年来的品牌积累和更完善的物流系统,秀山农户的鸡卖得更远,也更轻松。
在隘口乡村扶贫产业园里,隐藏着秀山农产畅销的密码——占地近五十亩的产业园涵盖加工、冷链、物流和电商运营功能,众多农户个体电商在此办公,百余个工位座无虚席,正是他们对包括土鸡在内的扶贫农产品进行订单包销。
25岁的廖衡是秀山一家电商公司的老板,创业前,他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已雇用了二十多位员工,每天销售流水超过10万元。
年,廖衡听说家乡有家电商公司卖豆腐干卖了0万,常年进厂打工的廖衡便和几个朋友商量也来做电商——“开淘宝店只要0元保证金,县里的电商中心免租三年,我就靠父亲给的三千块本钱干了起来。”
三个月过去后,当初的合作伙伴都散了,廖衡抱着亏完再进厂的心态再撑了几周。
年底,自热火锅突然在网上走红,供不应求,秀山县城刚好新开了一家生产自热火锅的工厂,拿到货源的廖衡凭借自然流量,每天就能有千元流水,他的电商生意随即柳暗花明。
自热火锅如今是秀山县主打的电商品类,隘口乡村电商产业园中也上线了一条自热火锅生产线,本地出产的土豆、莲藕、辣椒、花椒和生姜得以就地消纳。
如今,秀山像廖衡这样规模的电商有三十余家,年销售额过亿的网店就有6家。
秀山坐落在重庆、贵州、湖南三省份交界处,距重庆主城近公里,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自年发展乡村电商以来,秀山通过补贴政策培育快递货源,到了年,秀山县入港快递1多万件,出港万件,相当于重庆市全市包裹量的十分之一。
由于电商产业发达,出港件大幅高于入港件。韵达快递年在秀山投建了分拨中心——这意味着以秀山为中心,公里半径内的三省份18区县通过韵达发送的快件都将在秀山转运,曾经的边城转身为武陵山区的快递枢纽。
扶贫产品是否要强调“平均价格”?
年9月23日,广州,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内正在举行秀山县扶贫产品的产销对接会。
这座交易市场号称是永不落幕的扶贫展销会,展馆原址每年都会举办迎春花会,是千年商都广州的经典地标。
杨学是交易市场重庆馆的负责人,他在广东经商多年,看准了消费扶贫的商机,承接下重庆馆的运营业务。
根据广东省的相关政策,只要专柜中有30%以上的扶贫产品,专柜入驻社区就可以享受扶贫优惠政策。
卢润武是陇南市西和县润泉食品公司总经理,也是该县首批尝到扶贫产品甜头的企业主之一,他经营的西和挂面和粉条是当地最畅销的扶贫产品,年产量超过三千吨。
从事面条生意17年来,卢润武前几年明显感到市场越来越难跑,淘宝店的流量也日渐萎缩,但作为西和县少有的食品加工企业,一直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
年,卢润武准备扩建厂房时,县扶贫办提出为户贫困户各配1万元股本,润泉公司每年向贫困户发放元分红,相当于8%的年化收益。
润泉食品的包装车间如今还大量使用人工,其中有带动就业的考虑,职工中包括12户建档立卡户。
这些设计构成了“减贫带贫机制”,从而使润泉挂面获得扶贫产品认证,才得以在各大扶贫商城热销。
除了“减贫带贫机制”,扶贫产品还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安全合格,二是价格要是同规格、同品种、同质量产品的平均水平。中西部22个省份中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旗扶贫办可以认定扶贫产品。
不过,也有扶贫干部认为,不能一味强调“平均价格”。在甘肃陇南西和县扶贫产品专柜前,该县一扶贫干部就为当地的高山菜籽油价格“辩解”:高山菜籽生长周期慢,产量低,品质更好,如果按照菜籽油市场价类比,农户和合作社都会亏本。
“贫困地区农产品的特点就是价格高、品质好,这其实是品牌产品的特征。”广州市中洲农会董事长袁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扶贫还是得扶品牌,然后通过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去维护品牌。”
年以来,新冠疫情叠加洪涝灾害,对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造成冲击,为应对这一局面,国务院扶贫办等11个部门在9月组织了消费扶贫月活动。截至9月底,中西部22个省份年的扶贫产品销售额已达.18亿元,其中有.98亿元在9月份实现。
(来源:《新京报》《南方周末》)
监制:石鼓责编:杨丽君
编辑:赵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