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毛玮琦(图片由大潮APP提供)
杭海城铁将于6月28日下午2点开通。杭州和海宁,两座相隔70公里的城市,从此,因为这条城铁,拉近了时空距离。
城铁来了!我们来听听海宁人的未来双城生活畅想。
在海宁,说起“阿泥头”,很多吃货都不陌生。
这家开在长安镇上的怀旧风火锅店,被当地自媒体称为“长安版的迷你文和友”。
总店一到周末就排队,最近,还在嘉兴开出了好几家分店。
年生的马柔是这家网红火锅的创始人,在江湖上,大家都叫她“老马”。
“我是土生土长的海宁人,老家在许村。阿泥头在海宁方言里是老二的意思。我的师父曾经是海宁第一家川味火锅的创始人。火锅店起这个名字,一方面是想传承师父的手艺,另一方面也是觉得阿泥头用方言叫起来很亲切。”
说起两年前跨行开火锅店的决定,马柔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啥也不懂,纯粹是师父带着我吃了一顿后,就决定开干了。”她说,曾经,她的目标就是立足长安,打造长安人身边的火锅店。做着做着,店就给做火了。
“人气可能是来自认同感吧。你看我们店里,很多东西都是我儿时的老物件。柜子是我妈当年的嫁妆,很多家具油漆颜色也都是我们村老油漆工给我调的。所以这边的人一进店里都会觉得格外亲切。”
马柔的火锅店就开在杭海城铁附近,“城铁东方学院站,下车后过红绿灯往东直走五百米就到了。我们应该是离城铁最近的火锅店了吧。”她笑着说,这两年,她是一边煮着火锅,一边看着城铁架梁、亮灯、通车的,“阿泥头开业两年,城铁也建了两年,我算是见证了整个杭海城铁从无到有的人。”从一开始城铁的设计师到后来的修建工人,再到现在城铁站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阿泥头”的客人。
在马柔心里,“以前,我就想在小地方把小店做好。小地方做餐饮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小地方流量有限。阿泥头很庆幸用了两年时间,在城铁边上扎根下来。两年来,一桌桌客人给了我信心,他们的故事我都记在装在了这小店里。”
提到城铁开通之后的想法,马柔说,“现在,我们也有杭州过来的粉丝,这在之前我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城铁开通了,应该会有更多杭州人来我们长安吧。我在想,接下来如果有客人坐着城铁来阿泥头的话,可以凭车票找我,我给他们打折。我们也想借助这条希望的轨道,带着小镇上的火锅一起去更大的世界看看。”
吃货圈社群“寻味海宁”征集仍在进行中
提到海宁,不少人会想到皮革城和金庸故里,但是对于吃货来说,海宁还是一个美食宝矿:海宁宴球、海宁缸肉、京粉、方糕,还有名声远扬的许村蟹面……
上周起,小时新闻APP联合大潮APP向网友发出了征集——
搭上城铁去海宁,到底能找到什么好吃的?
如果你是海宁人,或者熟知海宁角角落落的各种美味,欢迎到小时新闻APP“吃货圈”群组发帖,标题注明#海宁美食#,上传文字+图片(每个帖子最多可以上传9张图片),告诉大家海宁哪里有好吃的。
(1)点击“小时新闻”首页下方菜单栏“帮帮团”按钮,或点击首页浮窗“我要发帖”。
(2)选择发布到“吃货圈”群组。标题注明#海宁美食#。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