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商报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腹中。”说到辣,美食版图需要进一步扩张,因为辣味在我国美食界有着广泛的受众。寒冬腊月里,和家人围坐一桌,涮上一锅鲜香热辣的火锅,就是最暖心又暖胃的一顿。
在四川和重庆,火锅算是城市的招牌,因此这些地区火锅类快消产品也大为盛行。自嗨锅、莫小仙自热火锅、桥头牛油、天味牛油底料等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牌与产品,通过各类销售渠道让全国吃辣爱好者都能尝到热腾腾的“火锅味”。
“自热火锅算是救了我们这些不会做饭的人了。”作为近几年颇受欢迎的速食产品,自热火锅也被称为方便火锅,是用焦炭粉、活性炭、生石灰等发热包就能随时随地加热的预包装食品,遇水就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给食材加热。在“宅经济”“一人食”盛行的当下,自热火锅受到年轻消费群体喜爱,其中偏爱麻辣口味自热火锅的消费者占比45.6%。
别看自热火锅操作起来简单,这项“懒人”速食产品带来了上百亿元的经济。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年中国自热火锅市场规模.7亿元,预计市场将保持20%的增幅持续扩容,到年中国自热火锅市场规模将达.9亿元。成立于重庆的新锐自热火锅品牌自嗨锅,自年11月至年5月已经陆续完成5轮融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可以说站在了自热火锅行业头部。
虽然在资本市场十分火热,但从自热火锅背后的整个产业来看,自热速食产品为整个速食领域中的一个高端细分品类。随着海底捞等餐饮品牌、康师傅等传统方便食品品牌以及三只松鼠等网红新品牌的加入,自热火锅赛道巨头纷纷涌现。
业内认为,和大企业的供应链、研发力、渠道规模等相比,自嗨锅等新品牌虽然风头正盛,但在成本控制上略有欠缺。与此同时,产品趋同、价格战爆发,推动渠道压力进一步增大。这些问题都给处于行业头部、但又尚未形成足够用户心智和产品壁垒的自嗨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沿着我国地图,小八带你循着辣味前行。重庆以东,就是相毗邻的湖北湖南两省,发源了来自武汉的周黑鸭和来自长沙的绝味等辣卤鸭货食品品牌。年上半年,绝味和周黑鸭营收分别为31.44亿元和14.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02亿元和2.3亿元,二者的“鸭王”之争旷日持久。
隔壁的贵州也以吃辣出名,但不同于川渝式的麻辣,贵州人喜欢鲜辣、酸辣的口味,这就孕育了家喻户晓的辣椒酱品牌老干妈。这个成立了25年的调味品品牌,是许多消费者心中的“下饭”首选。老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