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所有向胃肠腔内隆起的病变,既可以是肿瘤,也可以是黏膜肥厚、炎性增生。简单来说,就是长在胃肠里的“肉疙瘩”。
与遗传、慢性炎症、吸烟、低纤维饮食等相关。
形态可分为有蒂、亚蒂、广基、扁平状等。
结肠最常见,胃息肉次之,食管、十二指肠及小肠息肉相对少见。
病理: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最常见的消化道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锯齿状腺瘤。可能会癌变。80%以上的大肠癌都是从腺瘤一步步“进化”过来的。
非肿瘤性息肉:错构瘤、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
临床表现
大多数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肛门赘生物及胃肠外症状。
高危人群
大便潜血阳性;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本人有癌症史;
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符合以下任意2项: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
肠镜检查示发现肠息肉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主要有活检钳钳除术、氩气喷凝术、热活检钳电凝钳除术、圈套器高频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等。
预防
饮食: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海鲜及辛辣食物。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少饮酒;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
输
文字:谭东主任
排版:知非
图片:网络
设为星标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