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63岁姚先生,获悉我院新引进一台高清消化道内镜,前来我院行消化道内镜下早癌筛查。姚先生家族中有消化道肿瘤史,要求发现消化道息肉给予切除。内镜下发现姚先生结肠多发腺瘤样息肉,给予一次性切除,解除姚先生的后顾之忧,姚先生非常满意,因为他曾听说肠息肉可能会癌变,才想起来要检查。
什么是息肉?
息肉就是肠道内表面黏膜上多出来的赘生物。肠息肉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厘米;有的长得像蘑菇,有的像桑葚,有的则像小山包;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
肠息肉分为两大类:
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会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肠道为何会长息肉?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遗传因素:肠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肠息肉需不需要切除?
大多数息肉患者是体检时发现的,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肛门赘生物、肠道外症状、贫血、乏力、头晕等症状。
第一,如果是炎症性息肉等所谓“好的”息肉,也可以不处理,进行药物治疗,炎症好了大部分会自行消除。
第二,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按照大小和病人情况,择期内镜下切除。
第三,如果息肉有癌变可能或者已经癌变,那就需要马上治疗,不要拖延。
自9月28日起,医院无痛消化内镜室正式投入运营,我院引进日本进口潘太克斯EPK-i高清胃肠机机一台,配备先进的麻醉呼吸机,一体化内镜洗消设备等。
目前开展的诊疗项目有:无痛胃镜检查、无痛肠镜检查、内镜下手术治疗等。
宽敞舒适的就诊环境,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完善的检查项目,给患者带来全新的就诊体验。
咨询预约,申医生
供稿:消化内镜室
编辑:刘蕾
审核:鲁亚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