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分享:王女士,30岁,和丈夫结婚2年了,婚后一直没有采取避孕措施,可就是一直没有怀孕。通过对男女双方进行详细的采集病史及检查化验,排除男方不育因素,发现主要还是王女士的问题,长期月经稀发排卵障碍,肥胖,B超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建议其减重,病人依从性很好,2月体重下降4KG,因合并宫腔内病变,我给她直接进行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镜下见宫腔形态大致正常,宫腔正中可见一直径约15mm的圆型息肉组织,有蒂连于宫腔右后壁近右侧宫角处,内膜增生薄厚不均,右侧输卵管开口因息肉遮挡暴露不清,左侧输卵管开口处内膜较厚暴露不清晰,撤镜后直接用刮勺搔刮宫腔一周,息肉的部位着重搔刮两次,息肉竟完整被刮除,再次置镜检查见子宫内膜恢复平整,撤镜后置入宫腔造影管,卵圆钳夹持固定,用生理盐水20ml反复冲洗宫腔四遍,见宫颈外口流出冲洗液颜色明显变淡后水囊注入生理盐水1.5ml固定造影管,并向外牵拉使与宫颈内口紧密贴合,经注药管腔注入治疗液(治疗液由生理盐水ml、美兰2ml、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配制),共推注40ml,无阻力,无返流,B超监测下见双侧输卵管远端均可见液体溢出。拔出造影管,手术结束。术后常规给予预防感染治疗,同时月经周期第16天开始给予地屈孕酮10mg2次/日口服共10天。次月来月经第5天给予来曲唑诱导排卵治疗,有排卵同房未孕;再次月继续给予来曲唑诱导排卵治疗成功受孕。
到这里肯定有人问了:子宫内膜息肉是什么?真的会影响怀孕吗?应该怎么治疗呢?下面我们就一一来解答这个问题: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单个或多个增生团块,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可分无蒂或有蒂息肉。息肉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其发展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肥胖和他莫昔芬的使用。子宫内膜息肉可无症状,当出现症状时,主要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以及不孕。
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一个大型的前瞻性试验中包括0例进行体外受精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为32%[1],不孕妇女中子宫内膜息肉的高患病率表明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存在因果关系。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主要靠经阴道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和宫腔镜检查。典型的子宫内膜息肉阴超显示为在子宫腔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光团,也可以表现为非特异性子宫内膜增厚或宫腔内局部肿块。子宫输卵管造影常表现为宫腔内充盈缺损,宫腔镜检查具有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优势,直观可视,同时可以直接活检或镜下摘除息肉并送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
1、较小的息肉有可能自行消退,药物治疗主要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但药物成本较高,或月经周期后半期给与外源性补充孕酮类药物帮助内膜转化。
2、手术治疗:根据息肉形态、大小及根蒂部位,选择摘除方法: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既要去除息肉根蒂部,还应注意保护病变周围正常内膜。
(1)子宫内膜单发息肉:将微型钳从操作孔进入,从息肉底部剪除息肉,并将组织钳出宫腔。
(2)子宫内膜多发息肉:可先用刮匙搔刮宫腔1周,然后用微型钳夹出息肉组织并修整宫腔至正常形态,宫腔注入玻璃酸钠。(注意事项:宫角息肉:应直视下钳除部分蒂部,然后将息肉直接夹出宫腔。应避免全部剪除蒂部,否则有息肉进入输卵管开口阻塞输卵管的风险)
(3)术后处理:除常规预防感染治疗之外:
①子宫内膜单发息肉
单发息肉直径<10mm:①送检常规病理;②病理结果回示后门诊就诊。
单发息肉直径≥10mm:①送检常规病理;②病理结果回示后门诊就诊;③月经来潮第16天开始:达芙通10mg2/日口服*10天。
②子宫内膜多发息肉:①送检常规病理;②病理结果回示后门诊就诊;③月经来潮第16天开始口服达芙通10mg2/日*10天;经期抗炎;必要时多周期孕激素治疗;一般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超声,必要时复查宫腔镜,无异常后开始助孕。
[1]HinckleyMD,MilkiAA.0office-basedhysteroscopiespriortoinvitrofertilization:feasibilityandfindings.[J].Jsls,,8(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