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亲身体验无痛胃肠检查后(亲身体验┃其实胃肠镜检查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痛苦!),结合身边的几个典型的悲痛案例,有感而发了胃肠镜检查的科普(科普┃胃肠镜检查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和提倡(亲爱的,您欠自己一个胃肠镜检查!),转化了些亲朋好友的固有观念,积极加入到常规的胃肠镜健康检查中来。
胃早癌
不检不知道,一检吓一跳,在仅有的三十多例检查中,确诊了一例直肠癌,筛查出一例胃早癌,也检出不少的幽门螺杆菌携带者,更是发现了好多的胃肠息肉,在征询家属的意见下,都直接在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活检,所幸都是早检早切,没有发现大问题,也杜绝发生更大问题。
肠息肉
看到这样的情景,内心是又惊又喜,喜的是身边的部分亲朋好友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并朝着“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的目标前进。惊的是还有多少人沉迷于对自己健康的莫名自信中,或是畏惧于对胃肠镜检查错误的抵触心理,没有症状不体检,在冒着省钱危害健康的高度风险。
直肠癌好了,言归正传,今天,我们来聊聊很常见的“胃肠息肉”,它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是指从消化道黏膜表面突出的所有种类的隆起或赘生物。从病理学的角度出发,息肉的类型主要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大多数的结肠癌都是从肠息肉转变过来的,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相对较高。镜下肠息肉手术胃最常见的是增生性息肉,这种息肉是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常常多发,体积较小,表面光滑,癌变率很低。也有些腺瘤样息肉,体积较大,如直径超过2厘米,癌变率则在50%以上。所以胃内较大息肉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摘除为宜。肠息肉圈套扎切除后止血夹止血小肠和大肠都可发现息肉,但以大肠多见,炎性息肉与肠道炎症反应有关,生长十分缓慢,基本上不会癌变。但有些息肉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如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幼年性结肠息肉病,这些息肉病都有较高的癌变率。胃多发息肉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家族性的胃肠息肉,是遗传性的疾病,有着高度的家族聚集发生的情况,有年少时发病,也有中年以后发病,是胃肠道癌症的高危因素。对于已经明确为家族遗传性胃肠息肉的,需要及时治疗。就算不是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的人,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40岁以后,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会患上胃肠息肉,而其本身就是胃肠癌的高危因素,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定期做胃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尽早治疗。为啥会长胃肠息肉?
☆家族遗传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严重的胆汁反流☆长期服用抑酸药☆吸烟与饮酒*医生温馨提醒你:
☆胃肠息肉容易被忽视,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胃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胃肠息肉还得依赖胃肠镜检查,及时治疗能使胃肠癌的发病率降低70%~90%。用胃肠镜下摘除息肉后,还需要进行胃肠镜随访。随访的时间要根据不同息肉类型而定,一般1~2年复查一次。☆“癌”字里面三个口,病从口入,很多癌症是吃出来的,吃得太咸,容易患胃癌,食管癌;吃得太油腻,则容易患结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可以有效预防胃肠癌。除此之外,一些抗氧化的食物可以起到消灭活性氧,阻止致癌物侵入遗传基因中,防止细胞异常增殖。在生活中,如果当您或身边的朋友/亲人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不适症状时,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或请咨询*医生,我们可以给您全方位的答疑解惑,也可以帮你免预约直接检,且能安排省级专家会诊。点击文字延伸阅读
①一文读懂幽门螺旋杆菌,可恨并不可怕②关于消化道肿瘤,医院专家们的答疑汇总③同村两个同龄人同时确诊,食管癌术后却是天差地别好看请点他↓↓,在看请点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