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名词解析十七宫颈息肉
TUhjnbcbe - 2021/1/5 12:31:00

编者按

从结肠息肉到宫颈息肉,息肉这个词似乎一直伴随着模棱两可的意味。今天,让我们来详细解析,宫颈息肉究竟是什么,对宫颈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

什么是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是子宫颈管内常见的良性赘生物。形态上可以从小的、无蒂的“肿块”到突出于子宫颈口外、大的息肉样肿块,大小可以从几毫米到2-3厘米不等。组织学上,由覆盖有宫颈粘液腺、疏松的纤维瘤样基质组成,通常伴有炎症。宫颈息肉通常发生在育龄期,一般发生于经产妇,特别是40岁以上的女性,青春期前的女性罕见。

宫颈息肉一般无明显症状,如果出现症状,包括:

月经量增加

性交后阴道出血

绝经后或经间期异常阴道出血

阴道白色或*色的分泌物增多

病因

宫颈息肉的病因未知,可能与子宫颈管的慢性炎症相关,宫颈息肉通常会伴随着慢性炎症过程。

有假说认为宫颈息肉是慢性炎性反应长期刺激宫颈管局部,使局部粘膜增生,增生的粘膜自基底部逐渐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是慢性子宫颈炎的继发病变。

激素因素与宫颈息肉的发生相关,因为子宫内膜增生和宫颈息肉共存的几率要比分别单独存在的几率要高。

病理学表现

个或多个子宫颈息肉通常长在宫颈管内或宫颈阴道部。根据血管和血流的状况,泪滴状或小叶状的息肉呈现红色、紫色或粉红色,通常情况下是光滑的。一般直径小于3厘米,偶尔有大到可以填充阴道或堵塞阴道口的息肉。息肉的蒂部长短、粗细不等。

织学上,宫颈息肉的特征是:血管结缔组织基质上覆盖柱状上皮、鳞状上皮,或鳞状柱状上皮共同覆盖。

宫颈息肉与恶性病变

宫颈息肉的恶变非常罕见,但是切除的息肉应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研究显示,宫颈息肉癌前病变或癌变的发生率不到1%;但近期有报道,在切除的宫颈息肉中,组织学检查有临床意义的发现率高于以往(3.7%)。

需要警惕的是,部分宫颈癌可以呈现息肉样表现,并且与良性的息肉形态相似。因此,建议切除所有宫颈息肉并进行组织学评估。

一项对例宫颈息肉(患者平均年龄46.5岁)进行组织学评估的研究显示,其中有8例鳞状上皮不典型性增生(6例CINI,2例CINII/III),6例有恶性或潜在恶性的特征(2例腺肉瘤,2例非典型息肉,1例内膜样腺癌和1例原位腺癌)。在良性宫颈息肉的巴氏涂片中,也发现了较高的未明确意义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2.7%)和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腺细胞(6.1%)。该研究结果提示对所有宫颈息肉切除并进行组织学评估是有必要的。

另外,一些研究根据年龄,症状和细胞学对宫颈息肉患者分层,发现年轻,无临床症状并且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无异常的女性不存在癌前病变或癌变的风险。

诊治进展

大多数的宫颈息肉是在妇科检查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宫颈管长2~3cm,而宫颈息肉基部可附着于颈管任何部位。肉眼检查仅能发现宫颈外口息肉的情况。也存在宫颈涂片发现意义不明非典型腺细胞(AGC)时,进行进一步检查而发现宫颈息肉存在的情况。

使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方面则具有很大优势,可通过成像系统清晰地直视息肉蒂部附着位置、粗细、单发抑或多发,还可进入宫腔了解宫腔情况,明确息肉来源于宫腔或是宫颈管内,有助于完整摘除息肉,避免复发。

治疗方式

?存在临床症状(如出血,分泌物过多),尺寸较大(≥3cm)或宫颈细胞学异常时,应行息肉摘除术。如果息肉有细长的蒂,可以通过镊子钳除。通常可通过用镊子抓住息肉的基部将其向一个方向扭转以阻断息肉的血液供应。随着反复扭转,基部将会变窄撕脱。

?对于基部较粗的息肉,如果预期出血较多或有明显的疼痛,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该种情况较少见。

?如果基底部清晰可见,可予以灼烧以防止出血并减少复发。如果基底部很宽,无蒂,则用活检钳除去息肉的主要部分,并通过烧灼或激光破坏基底以减少复发的可能。

?预后:应与患者沟通,宫颈息肉的复发率在6%至15%之间。

参考文献:

[1]Barbara,L,Hoffman,MD,John,O,Schorge,MD,Joseph,I,Schaffer,MD.WilliamsGynecology[M].:TheMcGraw-HillCompanies,.-

[2]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词解析十七宫颈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