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融媒体医院南市区新址,就“胃肠道息肉”医疗知识这一主题,对我院赵瑞斌院长进行了深入采访:
胃息肉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胆汁反流
3.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4.环境因素
5.吸烟
6.基因突变
7.饮食因素
胃息肉的分型
1、增生性息肉
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2%。
2、腺瘤性息肉
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率更高。
肠道息肉的分型
常见的大肠息肉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儿童性息肉、腺瘤。此外,也常见于家族性息肉病和珀茨-杰格斯二氏综合征等。
1.增生性息肉
在大肠中较为常见,发生原因不明,多出现于中年以后,在尸解标本中可有25~80%的发生率。绝大多数表现为在粘膜表面上呈丘状或半圆形隆起,一般较小,直径约0.5cm左右。常为多个。这种息肉不会癌变,故不需处理。
2.炎性息肉
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粘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粘膜下水肿,使正常粘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治疗主要是控制原发病变,必要时行肠段切除。关于炎性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现如今尚难结论,但在临床上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并发大肠癌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病程愈长,癌的发生率亦愈高。
3.儿童型息肉
主要发生在儿童,多数在10岁以下,以5岁左右最为常见,其中男孩多见。成年人较少见。这说明这种息肉可以自行脱落。息肉主要发生直肠和乙状结肠下端,一般为单发,若为多发,亦不超过3~4个。息肉呈球形,直径大多数不超过1cm。病理上为错钩瘤。由于息肉质地较脆,富有血管,所以大便带血或便后滴鲜血是本病的主要表现。这种息肉不会癌变,在治疗上可以通过内窥镜电灼切除或待其自行脱落。
肠息肉的原因
1.饮食因素
2.遗传因素
3.炎性刺激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如何预防息肉的发生和早期发现息肉
1.平时饮食上不吃刺激盒不耐受食物,少脂肪食物,少红肉严格和控制肉加工制品,多食膳食纤维,多食水果、蔬菜、杂粮;
2.最好养成每天1-2次良好的排便习惯;
3.不久坐、不疲劳、不熬夜,多运动,控体重,少烟酒;
4.适当口服补钙、阿斯匹林、舒林酸等药物对预防息肉有一定作用;
5.当有腹痛不适、腹泻、便秘症状久治不愈时查大便隐血试验,如反复阳性示应肠镜检查;
6.对有息肉家族史的子女最好做一次肠镜可早期发现息肉。
胃肠道息肉的治疗
1.EMR(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2.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3.活检钳夹除
医师简介
赵瑞斌院长,东南大学博士,医院博士后,滁州市博士后工作站唯一的在职运营人员,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
从事医疗工作二十八余年,医院、南京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在滁州率先从事无痛胃肠镜及无痛气管镜检查,目前已完成无痛胃肠镜检查数万例,及胃肠镜下手术五千余例,无一例事故发生,在天长享有一定的声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文章6篇。
本人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各种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咯血等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甲亢等内分泌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心脑血管与肿瘤的介入治疗。
主办单位:天长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ahtcf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