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息肉的前世今生
胃肠道息肉是指胃肠道黏膜突向内腔形成局限性隆起的病变。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或呈分枝状,大小不一,从数毫米至2-3厘米不等。
1月3日,医院内镜室主任、主治医师申海涛走进长治综合广播直播间,与听众交流并解答了关于胃肠道息肉等方面的知识和问题。
申海涛医生坐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全天
胃息肉发生原因:
1)遗传因素: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粘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3)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粘膜,并引起胃粘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4)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5)吸烟:吸烟会增加胃息肉的发病风险,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使胃粘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6)饮酒:可损伤胃粘膜,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大肠息肉发生原因:
1)遗传因素:基因变异同样与大肠息肉形成有关,具体机制未明;2)果蔬摄入少:果蔬中含有大量叶酸及食物纤维等有益物质。叶酸在蔬菜和水果中广泛存在,具有保持DNA的稳定性,叶酸摄入不足易促进肠道息肉发生;另外,食物纤维不能被降解,使粪便量增多,稀释肠道内致癌物,促进致癌物排出体外;尚能吸附对肠道有害的胆汁酸盐,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不利于有害物质的排泄;3)高脂饮食:高脂饮食促进胆汁的分泌,胆汁在肠道菌丛的作用下转化成次级胆酸,该物质对结肠隐窝上皮细胞有细胞*作用,造成不可修复的细胞DNA损伤,这些细胞逐步演变成息肉;4)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钙离子可与脂质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皂,抑制脂肪酸和胆酸,对肠道上皮起保护作用;硒可抑制细胞增殖,抑制促瘤因素的作用;抗氧化维生素可抑制自由基反应而防止DNA的氧化剂损伤,保护肠道黏膜;5)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其他可导致肠道炎症的疾病,均可能引起肠道黏膜的过度增生,形成息肉;6)便秘:便秘患者可使肠道内致癌物存留时间延长;另外,便秘患者多有服用市场上卖的通便药(排*养颜胶囊、芦荟胶囊、肠润茶等),该类药物多含有蒽醌类成分,该物质可增强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还可能导致DNA变异,促进肠道息肉形成;7)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进肠道息肉形成可能与胃泌素、环氧合酶-2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促进胃泌素分泌,而胃泌素可刺激肠道黏膜增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环氧合酶-2的高表达,通过某种途径促进肠道息肉发生;8)吸烟: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促进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9)饮酒: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促进亚硝酸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肠息肉发生的风险。另外,有研究认为较多肉类(尤其是牛肉、羊肉之类的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患胃肠息肉的风险。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胃肠息肉。治疗:
胃肠道息肉的内科治疗一般分为三步:即内镜下的息肉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定期随访监测。进行内镜(胃镜、肠镜)下的息肉切除,是防止其癌变十分有效的措施,内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有:圈套器高频电凝电切、氩气喷灼、激光或电灼、微波治疗、注射摘除、冷冻疗法等。息肉圈套切除是最广为使用的方法,适应证为:(1)息肉直径<2.0cm,超声内镜检查证实息肉生长未穿过黏膜肌层;(2)活检确诊是腺瘤或呈恶性,应子完全切除;(3)>2.0cm的腺,尤其基底宽位于胃窦部者、有恶变危险,应连同周围粘膜与息肉一并切除。对单发或少数球状<0.5cm小息肉以热活检钳摘除,多发半球状小息肉子电凝切除,10枚以上的息肉应分期治疗;而引起腹痛、出血、梗阻的较大息肉为手术适切除应证,应进行胃或肠部分切除。息肉切除后的随访复查是十分重要、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再生、复发的机率较高,多发性息肉容易漏诊和漏切。一般认为,单发性息肉切除术后,第一年随访复查一次,病变如检查阴性者则每3年随访复查一次。多个腺切除或腺瘤>2cm件有不典型增生性则3-6个月随访复查一次,阴性则为1年复查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则改为3年复查一次,随访复查时间不少于15年。FM94.9长治综合广播
《医院》节目预告:
医院
1月4日(星期六),主讲人: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程杨玉。
程杨玉,副主任医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长治市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山西省健康协会脊柱脊髓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治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长治市健康协会会长,长治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治市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成员,长治市劳动工伤鉴定专家库专家成员。发表中华系列专业论文10余篇,第一主编12万字论著一部,副主编论著一部,发明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十项,参与亚洲科研课题一项,申请主持山西省重点科研课题一项,获山西省五小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能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急危重症颅脑损伤手术;各种脑血管病手术,颅脑和椎管内肿瘤的手术;DBS植入术治疗帕金森病、难治性癫痫、脑瘫等,显微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急重症脑损伤手术及高血压脑出血的精准微创手术治疗。参与节目的方式:
收听频点:FM94.9、AM首播时间:上午9:30—10:30重播时间:晚上21:00—22:00
健康
可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