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肠息肉知多少
TUhjnbcbe - 2021/1/23 15:38:00
得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a_4672100.html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定期体检,很多人看到体检报告上“肠息肉”后,都会感到恐慌,害怕自己和肠癌相遇,那这颗“定时炸弹”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可以单发,也可多发,病理上可以是腺瘤,也可以是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和修复性反应,或是局部黏膜的增生和肥厚,或者是癌肿。由于肠息肉很少引起不适症状,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大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大多数肠息肉是无害的,但有些会发生癌变,从息肉演变到结直肠癌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故如果能够在息肉腺瘤阶段就斩草除根,能有效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大肠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年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提高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高脂肪饮食、食大量红肉、吸烟、肥胖遗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

大肠息肉的症状?

当瘤体小而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多无任何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常见症状为便血(多为腺瘤出血,表现为大便表面带鲜血或大便潜血阳性)、腹痛(多发生于腺瘤较大伴肠套叠所致)、大便习惯改变(腺瘤较大或多发时,可出现便秘、腹泻或里急后重)。

大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常见的息肉类型是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很少癌变。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3种。

与息肉癌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

1.年龄:年龄越大,癌变率越高。

2.部位:左半结肠息肉有更高的癌变危险性。

3.大小:直径越大,其上皮内瘤变和癌变发生率越高,直径小于1cm的息肉癌变率极低。

4.组织学类型:绒毛状管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病理诊断中级别越高的癌变率越高。

5.其他:如体质量指数(BMI)较高、血脂水平较高、经常吸烟喝酒的人群,罹患大肠息肉的风险更高。

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大肠息肉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同时可对病灶进行活检。

小息肉可在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对于直径略大的息肉,可行高频电圈套法息肉切除术或氩离子凝固术(APC);而特别大或者是扁平的息肉,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内镜切除方法,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用特殊的“刀”将病变一点点剥离出来,目前这两个内镜技术相对成熟,可以切除更大面积、没有癌变或仅有表面癌变的大息肉,而且能保持结肠的完整结构,减少了患者手术的概率。

炎性息肉以治疗肠道原发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无明显症状不须特殊治疗。

息肉治疗后会不会复发?

切除了息肉,但人的基因未变,环境未变,所以肠息肉有复发的可能,故定期复查肠镜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预防?

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纤维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坚持锻炼,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避免过度饮酒定期做肠镜检查

对于肠镜报告中的息肉,大家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听从医生建议、遵医嘱是关键!

图文

彭超男

编辑

龚瑜顾弘

审稿

陆翠华龚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肠息肉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