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体检时,有时会查出各种“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然后会惴惴不安,担心这些会不会发展成癌。
那么,结节、息肉、囊肿、增生...这些到底哪个才是癌症的先兆?
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在影像检查中(如CT、胸片)——
发现类圆形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病灶通常描述为结节灶
直径小于1厘米时常被描述为“小结节”
直径小于0.5厘米时就称为微小或细小结节。
这些大部分是良性的。
1.肺部结节
一般年龄大、肺部有基础疾病的人,做检查易发现肺部结节。即使发现肺部结节也不必恐慌,因为其中只有极少部分人最后被证实是肺癌。
此时必须找专业医生鉴别判断——
对于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仅做随访观察,如结节没有变化、没有异常增大,一般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有的甚至会随着时间变化慢慢消失
1厘米以上的大结节,建议要尽早诊治
2.甲状腺结节
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病变、炎症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不过,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不足1%,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不需治疗。
息肉:有一部分会恶变息肉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大多数息肉属良性,但有一部分会恶变。
建议只要在体检中发现息肉就应尽可能切除,随后送去病理活检,确诊息肉类型,防止复发。
1.肠息肉
肠道息肉有3种类型,分别是——
炎症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
癌变几率不同,只要及时发现并将其切除,随后保证定期做肠镜检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胆囊息肉
患者发现胆囊息肉后,可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胆囊息肉是肿瘤性息肉还是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性息肉),通常可采用微创胆囊切除术。
囊肿:基本不需特殊治囊肿是一种良性包块,有的单独一个,也有多个的,一般来说对健康没有多大影响,体检查出也不必过于紧张。
但是——
如肝囊肿过大,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发不适症状,则需积极治疗
如出现并发症,像囊肿破裂、囊内出血等,需进行外科手术
1.乳腺囊肿
95%的乳腺囊肿无需做特殊处理,只要定期观察,每半年做一次B超,40岁以上患者每年加做一次钼靶检查。
2.肝囊肿
绝大多数肝囊肿不会癌变,且不会影响肝功能,建议每6个月做B超复查一次,观察囊肿大小变化。
3.肾囊肿
肾囊肿以单纯性肾囊肿较为多见,绝大多数单纯性肾囊肿为良性,恶变几率微乎其微。小于5厘米,且没有给患者带来不适,大可不必治疗,随访观察即可。
增生:不一定会发展成癌增生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
生理性增生有时会对人体有益
病理性增生往往是有害的,但也不意味着增生就一定会发展成癌症
1.骨质增生
关节处增生,也就是“骨刺”,通常被认为是人体代偿性的增生,即通过增生来帮助支撑身体、稳定关节。如果没有给身体带来不适,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2.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早期大多可保守治疗,效果很好。目前还没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向前列腺癌转化的证据。
来源:健康时报
劳动报新媒体编辑:王文怡
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的癌症风险,快告诉身边更多的人吧!再给小编点个大拇指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美联社刚刚消息称,电影《黑豹》男主查德维克·博斯曼罹患结肠癌去世,终年43岁。
▲查德维克·博斯曼
博斯曼的家人在他的推特账号上公布了这一消息,“我们怀着无限悲伤,确认查德维克·博斯曼已经去世。”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博斯曼当天在家人的陪伴下于洛杉矶家中去世,他已患结肠癌长达4年时间。
08年,查德维克·博斯曼因在漫威的《黑豹》中饰演非洲神秘国家瓦坎达的国王特查拉,同时也是黑豹的继承者而走红。《黑豹》斩获了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被认为是黑人电影的里程碑之一,获得7项奥斯卡提名。
得知“黑豹”去世的消息
网友表示震惊和痛心
评论区被“瓦坎达forever”刷屏
↓↓
肠癌年轻化趋势明显
年轻化趋势在大肠癌中非常明显,中国平均发病年龄比国外早0年,55岁是中国人大肠癌的发病高峰年龄,而国外是65岁。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招。
长时间的夜生活,三餐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饮酒无度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肠癌的发生,而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这就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年轻化趋势。
据统计,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占9.88%。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往往发展成了中晚期,手术机会也稍纵即逝。
现在,由于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接受肠镜检查,相当一部分人在检查后发现自己得了结、直肠息肉。
长了结肠息肉是不是一定会得结肠癌?
肠息肉切除就万事大吉了?
如何预防肠癌?
广东卫生在线邀请
广州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杨辉教授为大家支招
息肉会出现什么症状?
结、直肠息肉泛指结、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绝大多数肠息肉没有症状,在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若息肉持续长大或者恶变,可出现便血、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
0
便血
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00~00ml。
0
排便习惯改变
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03
腹痛
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大便后加重。
04
带蒂息肉脱出肛门
带蒂的低位直肠息肉因位置较低,有时会脱出肛门外,此时可能会被误诊为痔疮脱出。
05
肠道外症状
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J综合征(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简称黑斑息肉综合征,为家族性遗传病)。
长了结肠息肉一定会得结肠癌?
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有的息肉生长缓慢,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觉,也不会癌变,可以随访观察,不一定需要积极处理,而有的息肉有癌变风险,应予以切除。
息肉的分类: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息肉病。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此时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肠息肉的癌变率越来越高。相关研究发现,超过90%的结肠癌由结肠息肉转变而来,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恶变过程一般需5-0年(当然存在少数进展较快的病例)。
结肠息肉高危人群有哪些?
我国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大于50岁人群。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建议下述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切断结肠息肉癌变之路。大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史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符合以下任意两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肠息肉切除就万事大吉了?
结肠息肉不能一切了事,原因如下:①息肉切除后结肠仍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到75~80岁才会逐渐停止;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②一项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发现65~75%息肉切除后又有了新生或复发的息肉,将其再次切除,会大大降低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肠镜复查是有效控制和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手段。③弯曲的肠腔成袋状形成视野死角、肠镜检查前肠腔未清洗干净、检查时肠管的痉挛等原因,极易造成息肉漏诊。因此,结肠息肉切除后定期复查肠镜是至关重要的。如何预防肠癌?
.经常运动;
.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油炸和烧烤的肉类食品;
3.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忌烟忌酒;
5.定期进行体检。专家建议,对于一般人群来说,45岁开始首次进行肠镜筛查。如果是高危人群,例如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有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则需要提早进行肠镜筛查。希望大家都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多运动,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戒烟限酒,规范进行肠镜筛查,最大限度地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记者|尹蓁
编辑|任君飞责编|张秀丽
通讯员|许咏怡
部分来源|环球网、羊城晚报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推荐阅读9+0!香港一外卖员确诊,深圳“8·4”疫情破案坚持健身半年后,0岁小伙秃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