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出现亚健康的状态。在这种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下,人体的胃肠道很容易发生息肉。
医院医生表示有很多的患者在通过胃镜检查后发现了息肉,最关心的就是息肉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毕竟息肉的性质决定了治疗方法,也提示了病情可能的发展方向。
息肉恶变程度的参考依据
1、息肉的大小
息肉的直径越大,恶性的程度可能就越高。
2、息肉的外形
息肉的外形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比如不规则、表面呈紫色、黑色,像一颗很硬的石,一碰就容易发生出血,这种息肉就要引起注意了。
3、息肉的位置
通过息肉的位置也能进行参考。如果息肉的位置偏低,就要引起重视。如肠道息肉,一般生长在靠近肛门的位置,在临床上癌变程度是相对偏高的。
4、息肉的数量
经常有患者不重视身体出现的便血等症状,等实在受不了了才到院检查,做了胃肠镜后能发现甚至十几颗息肉,而这些息肉往往恶性程度都比较高。
当然也可以通过观察息肉的生长变化,短期内息肉的生长速度越快,恶性程度可能就会越高。比较两次息肉的大小,如果短期内息肉体积变大,外观也由规则转成不规则,表面由平坦光滑变为粗糙易出血,就要怀疑癌变。
而且与患者的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患者的年龄越大,恶性程度可能越高。息肉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息肉的生长跟年龄以及饮食习惯有关,据统计,35-49岁做息肉检查发现的概率为10-30%,超过50岁之后的人群的检出率高达30-67%。
医院医生建议在40岁以上的人群,都应该做胃肠镜检查,排除胃肠疾病,更好地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