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胃肠息肉良恶性如何分辨以这个结果为准
TUhjnbcbe - 2021/3/26 21:19:00
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 http://pf.39.net/xwdt/131204/4302715.html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通俗来说,就是多长了一块小东西在你的身体上,在胃肠道上的就叫胃肠息肉。

胃镜、肠镜检查的普及,使得胃肠道息肉能够及早被发现。那么发现息肉后如何分辨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的,会不会发生癌变呢?

以下指标有助于判定

胃肠道息肉的良恶性

息肉的大小

以最大直径计,一般直径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小于1厘米的,癌变率约1.3%;1~2厘米的为10%,大于2厘米的高达50%。

息肉部位

食管息肉癌变率甚低。而肠息肉,位置越低(接近肛门)的,如直肠息肉癌变率较高。

息肉数目

单个息肉癌变机会相对少些,3个以上者癌变机会大些。

息肉外观形态

一般来说,外形不规则,色泽*白,表面粗糙不平甚至呈结节状,质地较硬,易出血者恶变可能性较大,而后两项尤为重要。反之,形态规整,表面光滑与正常黏膜相似,质软者,恶变可能性较小。

患者年龄

不同类型的息肉好发于不同年龄,但更多见于中老年。胃息肉的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而大肠息肉70岁为高发年龄段。老年人息肉癌变可能性大与致癌物刺激年限久,老人机体免疫机制弱有关。

息肉增长速度

从先后两次镜检可知,一般来说,短期内(1~3个月)息肉体积迅速增大,外观由平坦、光滑变成高低不平、粗糙、易出血,应高度怀疑癌变。

息肉表面

息肉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有细砂颗粒、粗颗粒,或有大小不等的小结节等。后两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遗传因素

某些息肉性病变有遗传性,如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幼年性结肠息肉病等几乎不同程度地会癌变。

以上各点只是作为是否有恶变的参考,而一槌定音、拍板定案的则非靠病理报告不可。

01胃息肉的病理分型

腺瘤:多发于胃窦部,由管状或绒毛状增生腺体组成,腺体呈不典型增生。

增生性息肉:小凹上皮不规则增生,多见胃窦部,最常见。

错构瘤性息肉:一种为胃底腺灶状息肉增生所致;另一种为peutz-jeghers息肉,由平滑肌和上皮构成,伴有口唇、指趾部色素斑沉着。

幼年性息肉:胃小凹上皮增生和囊性变,继发感染和糜烂。

炎性息肉:是炎症所致胃黏膜腺体和间质炎症。

02肠息肉的病理分型

如同人有好坏之分,肠息肉也是如此。在显微镜下,临床病理专家把肠息肉分为2大类:

肿瘤性息肉:也称“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锯齿状腺瘤。这类息肉有可能“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错构瘤、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

所以,胃肠镜一经发现息肉,应必须取活检,做活检的目的就是通过病理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其癌变率可达30%~58.3%,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什么体验?◆你的肠炎为何总是反复发作?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胃肠息肉良恶性如何分辨以这个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