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息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手脚冰凉难调理那是你没艾灸这个穴位
TUhjnbcbe - 2021/3/31 8:16:00

气温一下降,有些人就害怕,手脚冰冷,怎么也不暖。小艾提醒大家,除了天气原因之外,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手脚冰凉也许是身体疾病的信号,比如:肾阳虚、低血压、心脏功能不够好、脾胃不适等一些疾病都可能引发手脚冰凉。

手脚冰凉多属阳虚

中医认为,引起怕冷、手脚冰凉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阳气不足——人体是阴血和阳气平衡的整体,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是健康的,可是如果一方下降,人就会有不良的反应。怕冷其实是“阳虚生内寒”的结果。

2、人体血虚、血运不畅所致——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相对躯干而言,手足位于人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所以容易出现手足冰凉的情况。

3、身体本身阳气并不虚衰,但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阳气瘀滞在体内,不能达到手脚,出现发凉的情况,这种人只是手脚发凉,身体躯干部分是不怕冷的,甚至怕热。

有些人手脚冰凉跟生活方式有关,一些人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吃饭少、因工作忙碌无法按时吃饭或者穿得单薄,天气寒冷时自然会手脚冰凉,这些人只要吃饱穿暖、三餐规律就可以改善。

同样,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的人也容易手脚冰凉,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才可能彻底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

教你冬天不怕冷

1、多吃温热类食物

如果排除疾病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出现怕冷、手脚冰凉多跟个人体质虚弱有关,可以咨询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适当增加饮食中坚果、豆制品等的摄入量,给身体增加能量,姜、辣椒等也可适当摄入。

中药中有许多可以改善、预防怕冷和手脚冰冷的药物,如人参、当归、*参、鹿茸、菟丝子、巴戟天、玉桂、细辛、桂枝、附子、麻*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膳或药调。

2、食疗配方

如果有体虚怕冷的朋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可以试一试,这个配方简单但是很有效。

配方:

干枣5~6颗,干枸杞7~8颗,干桂圆4~5颗,红糖适量,每天晚上熬(煮)水喝。

以上原料既可以说是中药,又是我们平时的食品,没有副作用。至于用量,可以因人而异,不一定非得按照上面的数量。

3、艾灸这些穴位

艾灸具有温热之效,入冬之后常灸大椎穴、神阙穴、足三里穴、命门穴,便可以不断补充身体阳气,不再怕冷畏寒,同时有效预防调理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疾病,改善阳虚体质!

大椎穴:

大椎穴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脐正中。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艾灸以上穴位对于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效果显著。(每穴艾灸20-30分钟,每十天可休息一两天。)

4、运动、泡脚

极不爱运动的人也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久坐办公室的人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适当活动一下,在室内做一些伸展肢体的运动。要注意以微微出汗为宜,剧烈运动而大汗淋漓反而会造成身体疲劳、诱发感冒。

晚上睡觉前可以用35℃~40℃左右的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但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等患者要慎用温度过高的水泡脚,以免造成血管破损和皮肤的溃烂。

中医认为人体的前为阴,后为阳,因此晒后背,能起到补阳气的作用。同时在寒冷的天气里,晒晒后背,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

猜你想看:

人体有一个不起眼的穴位,灸一灸,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统统搞定!

脚后跟干裂,小腿长“鱼鳞”,真相不是皮肤缺水!病根在这里!

20个生活小妙招,总有一条适合你!转给身边的朋友

筋柔百病消!学会这三招拉筋术,益寿延年,身轻体柔

冬季不驱寒,一切都白谈——驱除陈年寒气这样灸

入冬了,这条“青筋”一定刮一刮,转给父母看!

二十四节气

小雪节气养生篇

艾灸调理呼吸道有奇效!鼻炎、咳嗽、气管炎一个都跑不了!

——感谢您的转发,让更多的家庭更懂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脚冰凉难调理那是你没艾灸这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