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免费下载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全21册)免费下载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版)高清PDF免费下载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22卷高清PDF免费下载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中医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费下载
导读:今天学习一种简单易学的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
取细辛2g,研细末,加蜂蜜适量,调成糊状,洗澡后外敷脐部(神阙穴),外用塑料纸覆盖,保持湿润,再用绷带包扎固定,保留4~6h揭下,1天换药1次,5~7天为一疗程。
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且缠绵难愈,西医学认为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很多人都有过“口疮”的烦恼。
口腔溃疡好发于青壮年人,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尤其是夏天,昼长夜短,气温升高,人们经常晚睡、熬夜,加上现代人常吃烧烤油腻的食品,使热性体质者更容易患口腔溃疡。
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卵圆形的浅在溃疡,可单发或多发,伴剧痛,一般10日左右可愈。
患者言语、进食均感困难,溃疡面多为*白色、底浅、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及水肿,常此起彼伏。
我们用脐部贴敷法治疗口腔溃疡,疗程短,见效快。
江苏的孙虹以细辛1g研末敷脐法治疗例儿童口腔溃疡,1日1次,连续5天为一疗程,疗效显著。
多方沿用此法,临床皆取得显著疗效。
敷脐疗法是从患者脐部给药,保留一定时间,通过皮肤吸收使药力作用于人体,产生治疗效果。
敷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范围,它具有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廉价安全等特点,故在民间广为流传。
脐疗最早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春秋、战国时代的《五十二病方》及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皆有肚脐填药的记载,《杨氏家藏方》中也有用“贴脐散”来治疗肾气虚致虚火上炎,从而口舌生疮。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心、脾、胃热熏发口舌,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当以引火归原为治则。
临床观察发现,用细辛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明显疗效。
细辛气清而不浊,芳香最烈,故善降浊气,生清气;又能开结气,以旁达百骸。
药理研究表明,细辛水煎液表面局部涂搽,可止痛活血,促进溃疡愈合。神阙穴贴敷,可引热下行,引火归原,故口腔溃疡可愈。
肚脐,穴名神阙,乃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是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的地方,是任脉中一个重要的穴位。
任脉与督脉、冲脉、带脉等相连,总任全身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故脐和诸经脉相通,阴阳相济,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
从中医学理论看,脐部给药有利于归经,药物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祛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
从西医学的角度看,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后闭合处,比其他透皮给药部位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
脐部表皮角质层薄弱,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且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各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部的皮肤除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
且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敷贴后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药物得以较长时间存放,这些均利于药物穿透皮肤而被吸收。
美国Y.W.chien的研究表明,药物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
现代数学理论证明,脐位于人体的*金点,是调整人体的最佳作用点。
在临床上,通过药物对脐的刺激作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可见,脐疗是一种独特的药物治疗方法。
大出血、骨折、过敏体质、脐部周围湿疹、脐疝等,不宜用敷脐疗法。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过强的药物,小儿敷脐时间不宜太长。
敷脐期间嘱患者密切观察,如有痒感、灼热感应及时取下,一旦出现脐部皮肤破溃,可涂甲紫,并暂时停止治疗。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邓铁涛审定中医简便廉验治法》,邓中光、陈安琳、郑洪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0。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在线视频课程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高清舌诊图谱(收藏)
.
更多内容尽在文章排行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