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科疾病
腿部一旦受寒,就会血瘀,气血就难以下行,直接导致女性经量减少、经期推迟、痛经甚至闭经等,气血瘀滞于盆腔,就会形成盆腔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2、衰老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脚根,而“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反之,若长期腿寒,腿部与大脑之间指令传导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会下降,继而累及全身健康,影响寿命。3、湿气丛生
腿部负责储藏血液,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集中在双腿。腿寒,遇到湿气,就会相互裹挟,形成寒湿。湿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而,湿邪为病,多伤及人体下部,像常见的水肿、湿疹等病下肢较为多见。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脾主运化水湿,故而脾虚导致的水肿主要体现在腿上,像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多是水湿聚集的表现。4、上热下寒
寒主收引凝滞,腿寒,血液就会产生滞留,导致腿部循环不畅,腿部的能量就被阻隔,多余出来的能量往哪里去呢?只好往上走了,上半身就会火气过重,人就容易上火,时间长了,上热下寒的体质就形成了。再深挖一下,腿部的6条经络——脾经、肾经、肝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主管人体的分泌和排*,所以,腿部受寒淤堵,上半身的脏腑就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保养腿部就等于保养脏腑。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是治本如果你生活中经常感到腰酸背痛,没干什么活就觉得累,双腿浮肿、冒凉气,四肢发冷,尿少而清;月经总是后推,量少,经常小腹胀痛或经血块多色暗等,都要引起注意,这是典型的阳虚症状。尤其是腰以下,按了凹陷不起,甚至觉得腹部胀痛更要小心。此种情况,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治本。不要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忌食性寒凉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平常注意保暖,不要熬夜。每天下午4点—6点多揉肾俞穴,每晚用热水洗脚后,搓两脚心,每次5—10分钟,能益精补肾。如果在之前有露脚踝这种陋习,或者感觉自己脚冰凉的话,在日常闲暇的时候还可以用跺脚这种简单的方法:将脚抬离地面三十厘米左右,然后用适当的力度使劲跺到地上,使自己的全身有震动的感觉。两只脚每天各跺三四十次,能够使激发气血向脚部运行,从而达到排出寒邪的效果。平时我们穿衣服要尽量做到上薄下厚,就是底下,足部、腿部要保暖。肚脐不能露,脚、关节这些都是不能露的!春秋换季时候,穿衣服也应该一层层地递减或递增。在昼夜温差超过8-10摄氏度的时候,也要适当增减衣物。而且,现在很多人只适合“春捂”,并不适合“秋冻”。推荐阅读:
▲被寒凉药毁掉的中国人,越吃越虚!教你3步辨清真假寒热
▲中医为什么常提倡禁一切寒凉之物?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