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专家、网红医生为你授课!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医院和卫生社团组织联合*委携手广东卫生在线开设“卫生社团”健康科普宣传专栏,发挥“两新”组织专业优势,向公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权威健康科普资讯,助力常态化抗疫。(点击左上角专辑可查看系列报道)
晚上7点,我去病房查房时,看到护士正对着视频跟患者李奶奶详细交待服用泻药的方法。62岁的李奶奶一直体健,吃嘛嘛香,1天前门诊行胃肠镜体检发现多发肠息肉入院,明天上午就要做息肉切除治疗。因家人核酸结果暂未出来,无法进入病房照顾,因此我们对她更为留心。从没住过院的李奶奶很是紧张,看到我进来,立刻攥住我的手不停地询问起来。我在对她科普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医患同心,其利断金”的意义。而我们不仅要治疗疾病,还应抚慰患者的心理。李奶奶
我这个手术不会开大刀吧?不会有什么风险吧?
医生
这些肠息肉是通过内镜下治疗的,不会开刀。内镜治疗是有创操作,都有出血、穿孔、感染的风险,这里每天做几十台基本没出现过大的并发症,所以不用担心。而且,现在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像食管肿物、胃的早癌都能内镜下治疗,效果等同于外科手术。
李奶奶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昨天体检医生告诉我,我的息肉比较大,又是多发,肉眼看像腺瘤,还可能癌变,是真的吗?
医生
腺瘤是肿瘤性息肉,时间久了容易癌变,等你切除肠息肉送去化验以后就知道是不是腺瘤了。它还可能复发,所以一年以后一定要复查。另外,结直肠腺瘤和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直系亲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所以直系亲属也需做一次胃肠镜。
李奶奶
都怪我60多岁了也没做一次全面体检,还好现在及时发现问题。我一定要建议我老伴也去做个胃肠镜检查。
医生
是呀,定期体检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建议40岁以上将胃肠镜作为体检项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李奶奶
听你解释,我学到了很多,现在就准备去服用泻药。
医生
服药过程中如有什么特殊情况可随时呼叫护士。现在疫情期间病房管控严格,必须陪护时,尽量固定一对一陪护,不得随意更换,做到“一患一陪一证”。没有核酸结果的家属一律无法进入病房,希望你能理解。
李奶奶
我是非常支持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把防控放到第一位才能尽快战胜疫情。明天我儿子的核酸结果出来就能来照顾我了,也希望自己不给你们添乱。
听了李奶奶的话,内心有说不出的感动。医患同心,互相理解,才能更好地战胜疾病和疫情。后来,李奶奶由她儿子陪同来到护士站送了一束鲜花,卡片上清楚地写着:一定要好好休息,只有你们是我们最后的防线,也是我们健康最重要的保证。总有一种温暖,鼓励我们前行。大肠息肉有什么特点高发病率: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为20%~30%,而40岁以上则为40%~50%;
可癌变:大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有癌变可能(如下);
易复发:既往有大肠息肉者建议每年复查一次电子肠镜。哪些高危人群需要做肠镜检查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推荐50岁以上人群及以下情况的高风险人群(20-25岁起)均需要行肠镜检查。有肠息肉或结肠腺瘤史;
有慢性炎症性肠病、结肠溃疡史;
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结直肠腺瘤患者直系亲属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4倍;
排便习惯改变,如反复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粘液便、血便、排便不尽等;
长期生活在息肉多发地区,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
长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及低纤维素等饮食,嗜好油炸食物;
有相关疾病,如胆囊切除术后、肝硬化等。大肠息肉如何治疗大肠息肉首选电子肠镜检查,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尽量切除。治疗方法如下: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有蒂息肉常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半球状的小息肉可用高频电凝烧灼法及热活检钳钳除,激光气化法、微波透热法及内镜下氩气刀治疗主要适合已明确息肉性质的病变;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主要适用于扁平隆起型息肉;
内镜-外科联合切除:主要用于多发性息肉内镜下无法完全切除者;
外科切除术:适合较大息肉引起梗阻或不适合内镜摘除者。怎么预防大肠息肉
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
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运动;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检查,早期发现,大肠癌是可防可控的!特别鸣谢:广东医院和卫生社团组织联合*委
作者|师瑞月主任护师
编辑|阿芒任君飞责编|张秀丽
供稿|广东省医师协会
声明
配图源于网络,仅作公益宣传,侵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文末说点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