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可初步做出诊断。
确诊需在宫腔镜下摘除行病理检查。
最佳检查时间为周期第10天之前。最好在月经刚干净时,子宫内膜薄,避免了水肿的分泌期内膜息肉形态与之混淆。
治疗:
保守治疗:直径1cm的息肉若无症状,1年内自然消失率约27%,恶变率低,可观察随诊。
宫腔镜息肉摘除术:对体积较大、有症状的息肉推荐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或刮宫,但盲目刮宫容易遗漏。术后复发风险3.7%-10.0%。有生育要求者,也建议手术后再试孕。对已完成生育或近期内无生育计划者可考虑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以减少复发风险。对于无生育要求、多次复发者,建议行子宫内膜切除术。
根治性手术:对40岁以上患者,恶变风险大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
*息肉体积大、高血压是恶变的危险因素。
识别子宫内膜息肉存在的指南:
年龄增长是发生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的危险因素(B级)。
对于患有子宫内膜息肉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B级)。
不孕的妇女更有可能存在子宫内膜息肉(B级)。
子宫内膜息肉自然消退率高达27%,小的息肉更容易自发消退(A级)。
如他莫昔芬类药物可能诱发子宫内膜息肉形成(B级)。
年龄增加导致息肉恶变的情况是罕见的;子宫异常出血症状和使用他莫昔芬却增加息肉恶变的可能性(B级)。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J].健康管理,(6):74-79.
[2]《妇产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
[3]AAGL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实践指南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于“西交一附院妇产科”,版权均为西交一附院妇产科所有,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