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名副其实的食管癌和胃癌大国,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食管癌和胃癌病例发生在我国。
发病率高、发现率低、增长率快、且呈年轻化趋势,19岁至35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胃癌给无数家庭带去了沉重的负担......
胃镜检查作为最直观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胃部病症情况,对于胃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可惜很多人因各种原因一再拖延,最终付出了巨大代价。
一则案例
50来岁的王大爷最近吃完饭经常感觉肚子总是有点胀,翻来覆去怎么也不见好,搞得食欲不振,人也瘦了好几斤。常年抽烟、喝酒却又不常生病的他心底也泛起了嘀咕,觉得别是生了什么毛病。上网打开某搜索引擎,把自己的症状输入后,好嘛,跳出来的搜索结果那是一个比一个吓人。
医院做个胃镜,可是一想到一根又粗又长的管子在肚子里翻江倒海、搅来搅去,老王的心里就有点害怕。“还是算了吧,胃疼也不是啥大毛病。”王大爷这么安慰自己,做胃镜的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又过了一年多,连续好几天大便发黑让他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医院做了胃镜。
虽然他不懂医,但是胃镜图片下一个巨大的溃疡也让他觉得这不是个简单的毛病。果然,经过内镜活检病理及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判断,王大爷罹患进展期胃癌,已经错过了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时机,一家人伤心不已。
这样的病例在消化内科并不罕见,甚至几乎每天都会被患者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大夫,您说我这个情况需要做胃镜进行排查,但都听说做胃镜很难受,我到底要不要做?"
先明确,什么是胃镜检查
胃镜,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个又长、又细、又软的镜子,像小指一样粗细。前端有光源和小的摄像机,通过摄像机,医生可以看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同时也可以通过胃镜的活检孔对可疑病变进行病理活检。
知名内镜专家坐诊,顶级诊疗设备
再了解,为什么要做胃镜检查
食管癌和胃癌在早期阶段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患者仅表现出轻微的不适感,甚至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目前的CT、碘水造影、钡餐等技术,只能检测出达到一定直径的食管、胃部病变,无法捕捉到黏膜局部的浅表或微小病灶。
而胃镜作为检查胃部疾病的“金标准”,能够直观的诊断出大部分消化道疾病:
一、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胃液倒流进入食道,进而刺激和损伤食道,如不进行治疗,则会引起发炎或溃疡。
二、胃溃疡
上腹疼痛、腹胀感、恶心呕吐等,是出现溃疡的反应,继续进展可能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癌变等严重后果。
三、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因为胃黏膜对酸的抵抗力降低,造成胃黏膜反复发炎或糜烂出血,长期会有胃部不适、灼热的症状。
四、胃部和十二指肠息肉
息肉有癌变风险,凡是诊断为胃息肉和十二指肠息肉的患者,均需做胃镜来彻底治疗。
五、食道癌、胃癌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胃粘膜的病变,还可同时进行组织采检,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搞明白哪些人需要做胃镜检查
首先,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无论男女,无论有无不适症状,均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主动检查和被动应对,你可以自主选择
第二,如果出现了食管癌和胃癌的报警症状,包括胸骨后不适感、吞咽困难、反酸、上腹部疼痛、消瘦、呕血、黑便等,则强烈提示应该尽快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第三,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尤其是在两三代内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者,其得食管癌和胃癌的概率就会更高,可以将内镜初检年龄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
远离疾病,健康饮食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第四,有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应及时调整并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并定期行胃镜检查。
最后,如果被诊断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则应该积极诊疗,防止疾病进展,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如果体检时发现CEA,CA-等消化道肿瘤标志升高,也应该进一步行胃肠镜检查排除消化道病变。
科室介绍
内镜管理中心特邀国内知名内镜诊疗专家团队坐诊,全面开展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内镜下异物取出术、食管狭窄扩张术及食管支架置入术、内镜下止血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相关治疗,帮助大量早期胃肠疾病患者实现早期防治。
预约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