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嘉
宾
张克剑,医院肿瘤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湖南省消化泌尿肿瘤协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胸部肿瘤内科学组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益阳市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1
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肿瘤也变成了一个不陌生的词。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掌握防癌的知识和具体方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1)做好普查和自我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了解肿瘤的发病原因和致癌因素,掌握常见肿瘤的早期征象和警号及其发生发展规律。(2)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善周围环境,努力消除或避免致癌因素。(3)积极防治癌前病变。癌前病变不一定都会演变成癌,但及时合理的治疗这些病变对预防肿瘤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加强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
肿瘤的一级预防是什么?
肿瘤的一级预防就是病因学预防。改善人群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中致癌物的暴露,从而减少发生肿瘤的危险。1.控制吸烟。鼓励不吸烟和营造不吸烟的环境。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人尽皆知。吸烟还可增加唇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和食管癌的危险。吸烟与胰腺癌、膀胱、肾癌的发生也有关。2.健康饮食3.避免或减少职业和环境致癌物的暴露。4.避免日光过度照射5.进行安全性行为6.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7.接种乙型肝炎病*疫苗:乙型肝炎病*感染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3
常见的肿瘤针对性检查有哪些?
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可以发现常规检查看不到的或疏漏的“蛛丝马迹”。
一、肺癌
高危人群:年龄50~70岁、吸烟史大于30年(包年=每天吸烟的包数×连续吸烟的年数)、当前吸烟或过去15年内已戒烟的人群,肺癌家族史。针对性检查:低剂量高分辨率胸部CT。建议不吸烟的健康人群在50岁时做一次胸部CT,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CT。
二、乳腺癌
高危人群:乳腺癌家族史、BRCA1基因突变、月经初潮早,生育年龄晚、肥胖、不规范使用雌激素、曾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小叶原位癌或乳腺不典型增生等。
针对性检查:触诊、钼靶。
三、宫颈癌
高危人群:容易感染HPV病*的人群:性伴侣的前任罹患宫颈癌者,性伴侣多、性生活过早、反复出现宫颈炎、阴道炎症的人群;HPV持续阳性,宫颈癌家族史。针对性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温馨提示:接种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四、食管癌高危人群:过烫过快的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Barrett食管、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秦岭、太行山、闽粤赣交界)等。
针对性检查:内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胸部增强CT等。50岁以上5-10年做一次内镜或上消化道造影。五、胃癌高危人群: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萎缩性胃炎、“老胃病”例如胃溃疡经久不愈、胃息肉、手术后残胃等、长期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饮食习惯的人群。
针对性检查:胃镜检查,建议高危人群40岁开始,3-5年一次、一般人50岁开始,5-10年一次。六、肝癌高危人群:慢性肝炎(乙肝、丙肝)、肝硬化、长期酗酒、家族史等。
针对性检查:腹部超声、AFP(甲胎蛋白)、CT。七、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家族史、长期高脂低纤维素饮食及加工肉制品饮食、肠道息肉病史、肥胖与糖尿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针对性检查:肠镜检查。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10年进行1次纤维结直肠内镜检查。有高危因素的缩短肠镜检查的间隔时间。
防癌体检可以更准确地发现身体潜在的风险,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就会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当身体有不舒服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
编辑:kara
音频制作:娟子扁哥
院方审核:杨永中胡志胜石君
编辑杨红
审核*霖
监审卢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